「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大家都讀過。江頭洲則是周敦頤後人所建的村莊,從前去過印象挺好,所以這回又特意走一趟。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大家都讀過。江頭洲則是周敦頤後人所建的村莊,從前去過印象挺好,所以這回又特意走一趟。
大圩是明清到民初時期灕江邊一處重要碼頭和貿易集散地,水路距離桂林23公里,看似不遠,但今人的我搭公車回程碰到大塞車,居然花一個半小時才抵達桂林市區的大轉盤,下車又在路邊攔不到計程車,好慘。所以在桂林旅遊也是得留意避開交通尖峰時段。
除了七星山和西山公園,桂林的象山、伏波山、疊彩山、塔山從前都去過。桂林現在門票處處都那麼貴,乾脆直接改名叫“貴林”,誰能有興致把這些小山頭全都走一次,更別說重訪了。當文化景點被當斂財工具使用,最可憐是有文化的人沒錢,有錢的人沒文化,更多人既沒錢又沒文化,山水難覓知音……..又造口業了。
2003年第一次去桂林,市區最有印象的景點是「桂海碑林」。高鐵通車後2015年底重訪桂林又再去一次。碑林仍在七星公園裡,翻出資料比對一下,從前公園20元人民幣的門票已經變成75塊錢,大陸物價翻倍的漲,已無法判斷合不合理,只覺得貴。
程陽八寨指的是馬安、岩寨、平寨、東寨、程陽大寨、平坦、吉昌、平埔八個侗族村寨,前五個寨子從高處眺望,綿延一片蔚為壯觀,但大寨因為有公路穿過,和相鄰的東寨保存狀況都不好。一般遊客來到程陽八寨其實活動範圍大多就在馬安、岩寨、平寨這三個寨。
隆里是座保有明初軍屯格局的漢人古城,位處錦屏縣,不過我是從黎平縣城當日往返。隆里同時是挪威政府資助貴州成立的四個「生態博物館」之一,包括前面介紹過的鎮山布依村和堂安侗寨,我只差六盤水的梭戛苗寨沒去。
肇興地區有八個比較大的寨子合稱肇興八寨,除為首的肇興侗寨,其餘七座分別是己倫、紀堂、登江、廈格、堂安、上地坪和登杠侗寨,形成不錯的徒步網絡。可惜這些健行路線幾乎不見路標,只能靠問路。自助旅行者較常走的兩條路線分別是肇興往廈格、堂安,和肇興往紀堂、登江,都可以半天走完。
我對小黃侗寨(Xiaohuang Dong Village)的印象挺好,村寨純樸自然,又拍到一點雪景。不過這已經是2010年的記憶,現在看網友評論有說小黃已經四處修磚房,環境顯得相當髒亂。雖然只隔五年,中國變化這麼快,小黃或許已經不在是我印象中的小黃了。
想去小黃侗寨,但早上班車停開,說是因為路上有雪,只好在縣城找“小黃”(其實是暗紅色出租車)去小黃。既然包車,談價錢時就問問再去占里怎麼算,司機回說路況很差不好去,所以回程只能順道看看高增。
宰蕩和大利分別位在榕江往黎平的308號省道左右兩側山裡,省道往宰蕩和往大利的叉路口相距不到一公里,但從大路口走進去兩個寨子都還有四、五公里,也就是說從大利走到宰蕩大約是十公里路。從榕江想一天走訪兩地只能包車。
大利侗寨(Dali Dong Village)距離榕江縣城也就二十多公里路,不過由於公車和麵包車都不進村,從大路口過去還有大約五公里路(所以如果不是自駕最好包車前來),這份不方便讓大利得以完整保存原貌,除了寨邊一所小學校是現代建築外,寨裡兩、三百戶人家都是清一色黑瓦木屋的干欄式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