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li a1.JPG  

大利侗寨(Dali Dong Village)距離榕江縣城也就二十多公里路,不過由於公車和麵包車都不進村,從大路口過去還有大約五公里路(所以如果不是自駕最好包車前來),這份不方便讓大利得以完整保存原貌,除了寨邊一所小學校是現代建築外,寨裡兩、三百戶人家都是清一色黑瓦木屋的干欄式建築。

大利侗寨終於在2013年被列名在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看到村口正在興建旅遊公廁,寨子裡已經設置許多解說牌,想必開發觀光旅遊只欠東風,端看何時找到旅遊公司投資經營。我並不喜歡中國這種觀光開發模式,難道不能讓公部門補助、協辦,鼓勵村民參與、自主管理嗎?但說到底常常都還是利益問題。還好大利同時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預備名錄,相信為了達標,寨裡所有整建和修復都會規範一些。

大利只有一座鼓樓,上世紀初失火後,直到2003年才重建。寨裡沒有見到薩瑪祠,一般祠內用石頭壘成石堆的“薩壇”在大利就直接露天座落在鼓樓前,這看似不起眼、長滿芒草的圓土包卻是侗族人最重要的信仰中心。

Dali a2.JPG

Dali a3.JPG

Dali a4.JPG

Dali a5.JPG   

利洞溪貫穿侗寨,干欄式木屋分布在小溪兩側坡地上,寨子周圍留有許多參天古樹,生態環境良好。

Dali b1.JPG

Dali b2.JPG

Dali b3.JPG

Dali b4.JPG

Dali b5.JPG    

寨中道路皆由青石鋪砌而成,歷史可考的石板古道紀年為清乾隆58年(1793年)。利洞溪上共有五座花橋(風雨橋),因木廊橋容易在洪患中毀損,但屢毀屢建,現存最古老的寨頭花橋重建於1921年,看似滄桑,都還不足一百年呢。

Dali c1.JPG

Dali c2.JPG

Dali c3.JPG

Dali c4.JPG

Dali c5.JPG

Dali c6.JPG   

沿溪往上走,出寨子還有秀麗的田園山林景色,侗族人出門農作都是扛著鋤頭、腰繫鐮刀竹簍的模樣。此時跨溪不再有風雨橋,只剩矴步和獨木橋。我只走一小段,聽說往裡走還有小瀑布。

Dali b6.JPG

Dali b7.JPG

Dali b8.JPG   

寨裡共有十座古糧倉,是村民晾曬穀禾、儲藏糧食的地方。為阻止老鼠潛入偷吃,糧倉大多高架在淺塘裡,利用水和光滑木柱兩道防線來防鼠。

Dali d1.JPG

Dali d2.JPG

Dali d3.JPG

Dali d4.JPG   

少數民族的干欄式建築大多為單進,在大利卻有一棟楊顯周宅為少見的三層樓四合院,相傳始建於清乾隆45年(1780年)。建築臨河,天井因地制宜並不方正,一、二樓用來居住,三樓為迴廊開放式的儲物、晾曬空間。

Dali e1.JPG

Dali e2.JPG

Dali e3.JPG

Dali e4.JPG   

寨裡共有六口古井,最顯眼的是建於乾隆37年(1772年)的悶敦古井,明確紀年就刻在古井的青石券頂上。井水用於飲用,溢出的水先流進小方池,是洗菜的地方,然後再流入大方池,用來洗衣,同時也蓄水防火。

少數民族村寨歷史因缺乏文字記載通常都不是很清楚,為什麼紀年的古井、古道、四合院都集中在乾隆年間出現,那陣子繁華的前因後果單靠寨中的解說牌和網路還真查詢不到。

Dali f1.JPG

Dali f2.JPG   

第一眼看到大利侗寨真會給人世外桃源般的印象。寨裡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那麼幽靜美好。一群在樹枝上依偎取暖的母雞不大怕人,牛棚的牛隻目光溫柔,連狗都不吠陌生人,或許天氣太冷,動物們都遲鈍了。

寨裡已經有民宿,但除了一家小雜貨店還沒見到其他商店或餐館,我那天去也沒碰到其他遊客。中午看到有位阿姨在賣熱食,生意還不錯,都是寨裡的婦女和小朋友在消費,一碗兩塊人民幣。問了名稱沒聽懂,直接買一碗嚐嚐,原來像湯圓,只差沒搓成圓的。

我很喜歡這地方。申遺成不成功不重要,只希望大利能繼續保有這份簡單的美好。

Dali f3.JPG

Dali f4.JPG

Dali f6.JPG

Dali f7.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