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lung Pudu a1.JPG

基隆(鷄籠)中元祭的源起原來也與清代台灣各地頻仍發生的漳、泉械鬥有關!每參加一個傳統祭典就會多出一些冷門知識,這次想知道“迎斗燈”背後的故事。

基隆中元迎斗燈的日期是在農曆7月13日。各姓氏斗燈遶境自下午兩點出發,走到媽祖廟“慶安宮”安奉大約在四點半之後。遶境前半小時來到基隆,走過港前廣場身旁陸續有前往出發地點集合的花車通過。雨都難得藍天白雲、風和日麗,但讓人心情大好的天氣背後卻是今年(2022年)基隆夏天因為雨水太少,已經在鬧乾旱了!

Keelung Pudu a2.JPG

Keelung Pudu a3.JPG

Keelung Pudu a4.JPG

Keelung Pudu a5.JPG

Keelung Pudu a6.JPG

 

官方提供的遶境地圖相當清楚,先前往田寮河邊信一路拍等待出發的陣頭和斗燈花車。

Keelung Pudu b1.jpg

Keelung Pudu b2.JPG

Keelung Pudu b3.JPG

Keelung Pudu b4.JPG

Keelung Pudu b5.JPG

 

現代花車總帶著俗氣,媽祖主題最多,還出現防疫宣廣花車。

Keelung Pudu c1.JPG

Keelung Pudu c2.JPG

Keelung Pudu c3.JPG

Keelung Pudu c4.JPG

 

清代基隆地區墾拓先民為爭奪資源衝突不斷,咸豐元年(1851年)漳、泉大械鬥後因傷亡嚴重,為緩解局勢雙方派出大老、頭人調解,最後決議興建「老大公廟」合葬祭祀相關死難者,此後每年將以姓氏為首輪值主辦中元普渡,利用宗親血緣取代地域祖籍概念,藉此打破漳、泉分界。最初有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11字姓(有些三姓聯宗算一姓),後又陸續加入聯姓會和李、黃、郭姓,成為今日輪流主普的「十五字姓」。

“斗燈”為道教科儀祭器,有辟邪祈福、消災解厄功用。“斗”為星斗,算是一種古老的星辰信仰演變,一般斗內裝有米和五穀種子,再插上尺、秤、剪、鏡、劍、燈、寶傘、元神籤等法器,各有其寓意,比如長劍、剪刀可以除魔驅邪,竹尺、銅秤代表權衡輕重、度量善惡,圓鏡照妖之外也象徵圓滿,現在有些寺廟中仍設有斗燈殿讓信徒供奉小型斗燈。而基隆中元普度的字姓斗燈平日是安放在各自宗親會館,每年農曆7月13日才會請出遶境並到慶安宮奉祀三天。字姓斗燈代表一個宗族,所以和一般寺廟所見的小斗燈並不一樣,外觀裝飾得像座小塔,可以拆卸組裝,雕刻也華麗精緻。基隆中元祭自咸豐五年(1855年)開始舉辦,相信有些字姓斗燈已是超過百年歷史的古物。

Keelung Pudu c5.JPG

Keelung Pudu c6.JPG

Keelung Pudu c7.JPG

 

兩點正燃炮準時出發,由今年主普黃姓宗親會打頭陣,一路除了裝載斗燈的花車,還有北管樂社和繡旗、舞龍、舞獅助陣,隊伍經過夜市窄巷時一陣擁擠。

Keelung Pudu d1.JPG

Keelung Pudu d2.JPG

Keelung Pudu d4.JPG

Keelung Pudu d5.JPG

Keelung Pudu d6.JPG

Keelung Pudu d7.JPG

 

台灣廟會活動都免不了有政治人物前來插花致意,所以在出發地點就看到現任市長帶著官員和議員站一旁揮手直至15字姓花車走完,反正只要不致詞耽誤時間都OK,像隔天的水燈遊行活動因政府介入過多就辦得另人好生厭煩,下篇再說。

Keelung Pudu d3.JPG

 

四點半過後遶境隊伍抵達慶安宮,廟前兩旁豎有青竹燈篙懸掛招魂幡和孤魂燈。15字姓斗燈一一搬入寺廟正殿安奉看來需要一點時間,所以我先跑去吃點小吃,看完中正公園主普壇亮燈後,再回頭進廟看看完成模樣。

Keelung Pudu e1.JPG

Keelung Pudu e2.JPG

Keelung Pudu e3.JPG

Keelung Pudu e4.JPG

Keelung Pudu e5.JPG

Keelung Pudu e6.JPG

Keelung Pudu e7.JPG

Keelung Pudu f1.JPG

Keelung Pudu e8.JPG

Keelung Pudu e9.JPG

 

夜間寺廟恢復寧靜,各式斗燈已在殿中各就各位,正中除了主普黃姓斗燈外還有廟方的十四燈首(天官首、地官首、仁官首、水官首、發表首、福德首、獻地首、斗燈首、三官首、獻敬首、五穀首、玉皇首、副會首、水燈首),其餘姓氏斗燈再分列兩側,一年中也只有農曆7月13~15日這三天才能見到的場景。

Keelung Pudu f2.JPG

Keelung Pudu f3.JPG

Keelung Pudu f4.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