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gang q1.JPG

“藝閣”是北港迓媽祖另一個重要看點,今年雖逢疫情干擾報名,最後仍有40輛花車參與遊行,著實熱鬧。

藝閣歷史源於唐代上元燈節,最初是花燈與台車、陸船結合成為動態遊行,後來演變成在亭台樓閣間加入樂工演奏音樂,或由孩童扮演各種歷史、神話或戲劇人物,到宋代被民間廟會活動廣泛吸收,稱之為“臺閣”,已與燈節花燈完全脫鉤。

台灣藝閣型式無疑是由泉、彰地區傳入,早期廟會挺普遍,但電視出現之後,藝閣就和許多傳統表演一樣逐漸失去吸引力,加上藝閣的裝置和人力需求相對廟會其他陣頭表演消耗來得大,便越來越難得一見,現在只剩下北港迓媽祖還能維持藝閣盛況。

古代藝閣或由人扛抬,或是人力車、牛車拉動,可以想見選擇孩童演出除了可愛之外,現實面大概也為減輕整體重量。到了近代藝閣已經轉變成花車型式,這回在北港所見,各車除了聲光特效,有些更加裝可以升降或旋轉的機械設備,但人物仍維持戲曲古裝,服飾和化妝也依然講究。相較上一篇炸轎、呷炮主要由男性參與,展現廟會陽剛激烈的一面,藝閣遊行相對柔美,演出人員以女性和孩童為主,零星只會看到幾位青少年男性。

11點過後藝閣車輛和表演人員陸續在朝天宮旁道路集合,但正式出發還要等到下午一點鐘(晚上另有一場遊行)。車上人員等待期間除了整理妝容,有手機的幾乎人人都在滑收機打發時間。若是想拍些人物特寫,這時候就能開始拍了。

Beigang q2.JPG

Beigang q3.JPG

Beigang q4.JPG

Beigang q5.JPG

Beigang q6.JPG

 

第一輛出發的藝閣車為“北港朝天宮國樂車”,音樂是音響放出來,手持不同樂器的小樂手只擺個樣子,但每位都很可愛。

Beigang q7.JPG

Beigang q8.JPG

Beigang q9.JPG

Beigang q10.JPG

Beigang q11.JPG

Beigang q12.JPG

 

國樂車之後跟著日本神轎,原來是分靈至日本的媽祖返台參與遶境。

Beigang q13.JPG

Beigang q14.JPG

 

許多藝閣車都以媽祖事蹟為主題,比如第5車、14車、32車同是「四海龍王拜媽祖」的故事,第11車直接展現「北港朝天宮媽祖遊境」景象。

Beigang r1.JPG

Beigang r2.JPG

Beigang r3.JPG

Beigang r4.JPG

 

有的藝閣車則是重現笨港相關歷史事件,比如「開台王顏思齊」、「鄭經迎寧靖王渡台監軍」、「獨占鰲頭笨港進士黃登瀛」。

Beigang r5.JPG

Beigang r6.JPG

Beigang r7.JPG

 

還有些是神話故事像「洛神」,或者只單純取個好兆頭名稱如「春暖花開福滿人間」。

Beigang r8.JPG

Beigang r9.JPG

 

遊行過程藝閣車上人員一路狂撒糖果,還有小玩具、玩偶、文具、面紙、扇子、花朵、甚至蔬菜、水果,讓相對靜態的藝閣展演也變得熱熱鬧鬧。看到有些路人拿著帽子、雨傘、臉盆來接這些“喜從天降”的糖果和小禮物,人手一袋,甚至握著一根紅蘿蔔,真有點好笑,其實若只想撿幾顆糖絕對人人有獎。全程只有第一輛國樂車因小朋友手上都拿著樂器,是唯一不撒糖的藝閣車。

Beigang s1.JPG

Beigang s2.JPG

Beigang s3.JPG

Beigang s4.JPG

Beigang s5.JPG

Beigang s6.JPG

Beigang s7.JPG

Beigang s8.JPG

Beigang s9.JPG

 

北港媽祖遶境只有兩天,但藝閣遊行好像會延長持續五天,可以上朝天宮官網查到相關資訊。北港藝閣主要由各里和商會、鋪會支持,現在每年還會評比選出優秀作品頒獎鼓勵。我看藝閣時有想到在京都祗園祭看的山車遊行,日本人在維護傳統方面的韌性確實值得學習,現在京都的山車遊行和百年前的山車遊行樣式和儀式幾乎都沒變,但我們的藝閣和百年前相比變化可就大了。但不管走樣與否,傳統民俗維持不易,只要不流於低俗,還能保存下來的東西大家都要珍惜。

再多放幾張藝閣人物特寫:

Beigang t1.JPG

Beigang t2.JPG

Beigang t3.JPG

Beigang t4.JPG

Beigang t5.JPG

Beigang t6.JPG

Beigang t7.JPG

Beigang t8.JPG

Beigang t9.JPG

Beigang t10.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