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英國海權時代的遠洋航線樞紐港口,利物浦曾一度發展成為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城。二戰期間城市遭受德軍多次轟炸,建物近半受損,戰後傳統工業和舊式碼頭急速沒落,人口隨之銳減,在上世紀80年代,曾名列英國失業率最高的城市,現人口排名約落在第五、第六大城。
利物浦登錄保護的歷史建築數量僅次於倫敦。即便沒落,走在街頭不難感受昔日榮光。
馬修街(Mathew Street)一帶有許多酒吧,披頭四樂迷會來尋找偶像成名前演唱的俱樂部或是經常光顧的酒館,所以也有一間披頭四紀念品專賣店滿足遊客需求。
清朝末年遠渡重洋來到歐洲的中國船員、留學生、外交官,許多人抵達的第一站就是利物浦,因此這裡出現歐洲最古老的華人社區。
街頭不時有些有趣的公共藝術,包括城市吉祥物“香蕉羊”(Superlambanana)。
利物浦的經濟在20世紀末逐漸復甦,2013年去時雖然已經沒甚麼蕭條的感覺,但仍注意到許多招租的空置店面和樓房。
利物浦有一新一舊兩座主教座堂(Cathedrals)。較新的都會大教堂(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Christ the King)建成於1967年,是棟圓形的混凝土現代建築。
另一座利物浦大教堂(Liverpool Cathedral)同樣建於20世紀,卻維持傳統哥德式樣,耗時70多年,才在1978年落成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大典。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