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的大部分教堂和博物館內都不准拍照。如果手癢想拍點室內的人可以逛逛維奇歐宮(Palazzo Vecchio),這座宮殿的大廳、小室都滿布壁畫裝飾,且大方的開放攝影(2012年情況,只要記得關掉閃光燈,這是最基本規則。)。
維奇歐宮主體建於14世紀初,曾經作為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國政廳。城堡形的外觀、94公尺高的鐘樓和門口的仿製的大衛像都非常醒目,外牆上方可以看到哥德式拱飾裡繪畫著代表佛羅倫斯共和國和其同盟的九個徽章(重複出現,佛羅倫斯徽章為紅色百合圖形。)。以下先看看外觀和一樓美麗的天井。
相較於質樸的外觀,維奇歐宮的內部的繪畫裝飾真讓人目不暇給。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由畫家布隆奇諾(Agnolo Bronzino,1503-1572)完成的埃利諾小禮拜堂(Chapel of Eleonora da Toledo)。堂內正中央的祭壇畫“下十字架”畫面上方由小天使抬著十字架,下方聖母托住耶穌赤裸的身軀,凝視著他的臉龐,四周伴隨著哀淒的人們,沒有哭天喊地,所有情緒都是淡的。布隆奇諾在1545-1564年間曾經三度重繪這幅畫作,構圖幾乎一模一樣,其中一幅被送給了查理五世大帝的大臣。所以在別處博物館也可以看到這幅畫的分身。
天花正中央為“三位一體”頭像,由天使傍著花卉、水果裝飾構成的線條將拱頂切割成四部份,分別畫上天使長聖米歇爾(St. Michele)以及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聖傑洛姆(St. Jerome)、聖約翰(St. John)。小禮拜堂立體空間的氛圍,很難用平面照片表現出來,現場要比圖片漂亮許多。
二樓五百人大廳的巨大的空間剛好和埃利諾小禮拜堂形成公共與私密的強烈對比。這座大廳始建於1494年,16世紀時柯西摩一世(Cosimo I)聘請畫家瓦薩利(Giorgio Vasari,1511-1574)操刀將大廳擴大,並負責廳內四壁和天花頂篷的畫作(前篇有提到瓦薩利也是繪畫聖母百花大教堂圓穹頂末日審判圖的畫家。),最後大廳長度達52公尺、寬23公尺、高18公尺。廳內牆壁的大型濕壁畫主要描述佛羅倫斯共和國的輝煌戰功,比如對鄰邦比薩(Pisa)和西恩那(Siena)共和國的勝利。
在瓦薩利之前,米開朗基羅和達文西也曾經受聘為大廳繪畫,但米開朗基羅還在草稿階段就被當時教宗召去羅馬負責西斯汀小堂,達文西據說已完成一幅“安吉里戰役”,但由於嘗試新原料失敗,畫作後來退色毀損。運用現代科技,研究人員相信已經在東壁一幅瓦薩利壁畫的後面找到達文西畫作的痕跡,並推斷瓦薩利當時可能新砌一堵牆面來作畫,以保存達文西的作品。如果有一天達文西消失的畫作能夠重現,會讓人很期待呢。
其他房間雖然把解說牌都拍下來了,但不再介紹了,貼貼照片就好。想好好看佛羅倫斯,沒個四、五天絕對不夠,想要詳細寫這座城市,那更要厚厚一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