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guashi j1.JPG

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參觀礦石和本山五坑礦坑。

黃金博物館外留有從前運礦的台車軌道、輸水圳橋、本山五坑和一些大型機具如壓風機等,也是一處工業遺址

Jinguashi j2.JPG

Jinguashi j5.JPG

Jinguashi j6.JPG

Jinguashi j7.JPG

Jinguashi j8.JPG

 

金瓜石於民國61年(1972年)停止開採金礦後,各礦坑陸續封閉。現開放遊客參觀約180米長的本山五坑(本山礦業原本有9座礦坑)其實也只前半段約70米直行部分屬於舊坑道,後半段110米斜行向上部分則是2004年為觀光又全新開鑿,沿途利用蠟像展示礦工架設牛條、鑽鑿礦石、爆破、運輸等場景,最後出坑時還要被搜身以防止偷藏黃金。雖然只有短短路程,還須另行購票,卻是體驗昔日礦坑工作環境的難得機會。

Jinguashi k1.JPG

Jinguashi k2.JPG

Jinguashi k3.JPG

Jinguashi k4.JPG

Jinguashi k5.JPG

Jinguashi k6.JPG

Jinguashi k7.JPG

 

展覽館一樓主要展示金瓜石、水湳洞及九份地區的採礦史,包括一些模型、歷史照片、礦工採礦的工具和生活器具。最珍貴的文物要屬“九份金球”,兩粒半圓形金球是1984年聖明宮擴建開挖地基時所發現,總重47兩2錢2分,為民間粗煉僅約七成含金量,原屬九份蘇家所有,大概是日據時代末期因「交金」政策強搜民間黃金,才被民眾藏金埋入地下留存下來。

Jinguashi l1.JPG

Jinguashi l2.JPG

Jinguashi l3.JPG

 

二樓展示各種礦石,有九份、金瓜石本地所產,也有一些國外特殊礦石,這是我比較感興趣的部分。石不能言最可人,但不說話不代表背後沒有故事,每顆礦石隱含的地球訊息比起人類歷史可不知要久遠多少,動不動就百萬年、千萬年到上億年起跳。即使不去了解它的成分、結構、生成年代和條件,只看千變萬化的顏色和節理都讓人覺得神奇。以下先看一些九份、金瓜石區域的礦石:

肉眼可見的自然金:

Jinguashi l4.JPG

Jinguashi l5.JPG

 

呂宋銅礦與八面體的黃鐵礦共生:

Jinguashi l6.JPG

 

硫坤銅礦鶴礦體:

Jinguashi l6a.JPG

 

赤鐵礦:

Jinguashi l7.JPG

 

黃鐵礦:

Jinguashi l8.JPG

 

針鐵礦“彩色石”:

Jinguashi m1.JPG

Jinguashi m2.JPG

 

包覆在明礬石上的針鐵礦:

Jinguashi m3.JPG

Jinguashi m4.JPG

 

水晶:

Jinguashi m5.JPG

 

呂宋銅礦與重晶石:

Jinguashi m6.JPG

 

砂岩中的海膽化石:

Jinguashi m7.JPG

 

展廳不大,大部分遊客好像對礦石不是太感興趣,上二樓主要目標是和一塊重220公斤的大金磚合影,還有專門工作人員引導排隊、幫忙拍照。果然被賦予高度金錢價值的物件都會比較吸引人!我的觀點不同,美麗的影像才會想拍拍,金磚相當於貨幣,錢不能擁有的話只拍它幹嘛?下面再選十種國外的礦石瞧瞧。

輝鍗礦:

Jinguashi n1.JPG

 

孔雀石:

Jinguashi n2.JPG

 

釩鉛礦:

Jinguashi n3.JPG

 

砷鉛礦:

Jinguashi n4.JPG

 

鏡鐵礦與水晶:

Jinguashi n5.JPG

 

藍銅礦:

Jinguashi n6.JPG

 

方鉛礦:

Jinguashi n7.JPG

 

水磷鋁鉛礦:

Jinguashi n8.JPG

 

黃鐵礦:

Jinguashi n9.JPG

 

閃鋅礦:

Jinguashi n10.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