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瓜石有前往報時山、茶壺山、金瓜石地質公園三條難易不一的步道可以選擇。
報時山棧道最輕鬆,全長不足200米,從勸濟堂旁的大停車場的入口處開始爬,一小段石階過涼亭後就是高架棧道,不用10分鐘就抵達終點觀景台,俯瞰水湳洞聚落、眺望東北角海岸或回首茶壺山都有絕佳景觀。
爬茶壺山同樣可以從勸濟堂旁的大停車場這裡開始走,單程約3.5公里,山路陡峭,又必須原路返回,需要一點體力。看見有人開車直接上到道路終點才走路攻頂,這樣確實節省不少體力,但會略過不少風景,比如前半程步道可以望見報時山棧道全景和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也能遠眺金瓜石神社廢墟和宛若抹茶山的青青山脈。事實上就是因為去年宜蘭抹茶山爆紅,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去爬山,我回答沒事跑那麼遠還得來回幾小時山路搞那麼累幹嘛?東北角一帶就有類似景觀,所以便帶她來金瓜石爬茶壺山了。
沒水準的台灣人絕不欠缺,用長鏡頭一拉居然就見到有遊客爬到神社石燈籠上面拍照,真是很不文明。
茶壺山標高約600米,不同角度看山頭樣貌都不一樣,其實在登茶壺山的步道上看反而看不出茶壺模樣,要從神社那頭往本山礦場的步道上看才好分清楚壺嘴、壺身。
登山石階盡頭接上馬路,走一小段道路到終點處才接上最後攻頂的山徑,看四周有廢棄的礦坑、礦石,茶壺山已近在眼前,但天色不大好,也累了,決定折返下山,等秋天再來看芒花。結果去年11月多雨沒成行,要看今年有沒有機會囉!
金瓜石地質公園也是本山礦場所在,若從金瓜石過來要從黃金博物館旁的登山道經神社遺址一路向上,到礦場參觀完再原路返回。
這回帶另外兩個朋友同行,先到九份吃中飯、喝咖啡,然後偷懶直接搭計程車前往瑞雙公路(102縣道) 18公里處的地質公園入口,從這裡通往本山礦場的步道平坦寬闊,沒幾分鐘就能走到。一路看看野花,六月份有華八仙、倒地蜈蚣、商陸綻放。
本山礦場曾產過黃金和銅礦,經過多年開採山頭被剷平一大塊,還挖出一個谷地,一邊岩壁如刀削,地上排列整齊碎石像奇門遁甲的石頭陣,山壁岩石因滲水形成結晶、長出苔蘚,形貌出現許多變化,無疑是一處別緻的戶外地質教室。
谷地盡頭還有一個礦坑,黝暗幽深透著神秘氣息,當然是禁止進入。坑外岩壁滴水形成一處迷你水潭濕地生態,幾隻蜻蜓飛來飛去,累了就休息,水聲滴答中歲月靜好。四下無人時,這處人工山谷還真的挺像武俠片裡的場景。
本山礦場一旁接著“無敵海景步道”,山海美景確實讓人著迷,可惜當時天氣不配合,拍不出山的青翠和海的蔚藍。
緊接著一路下山前往金瓜石,途中會經過金瓜石神社遺址(也有人稱它黃金神社),始建於日據明治31年(1898年),主祀大國主命、金山彥命、猿田彥命,昭和12年(1937年)重建為今日所見格局,幾經滄桑,留下幾座石燈籠、鳥居和十根兀立的拜殿石柱。同樣看山、看海、看金瓜石小鎮,坐在廢墟裡更有物換星移、人事已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