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愛上濕地,退潮時觀察成群螃蟹忙碌進食感覺很療癒,所以也到八里來找螃蟹(好像突然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去看網路吃播)。潮間帶的螃蟹人一靠近便躲進洞裡或鑽進沙裡躲起來,但只要保持不動一會兒,很快就會全爬出來,可以很近距離欣賞。
挖子尾自然保留區潮起潮落兩樣面貌,隔著草澤、泥灘、紅樹林眺望大屯山和淡水市鎮風景無限美好。潮間帶總是生機勃勃,漲潮時有許多小魚,退潮時就看螃蟹、花跳和小彈塗魚。
挖子尾從前的漁村聚落仍在,但完整的老房子只剩一棟建於清同治年間的張家古厝留下來。物換星移,漢人來了,十三行人走了,地球不過宇宙間一粒微塵,百年、千年都只是轉眼瞬間。
沙地和潮線較高的硬泥地,看到下面五種螃蟹。因初涉獵螃蟹鑑定,希望別犯錯,也歡迎有人指正。
眼睛帶著角牙的角眼沙蟹。
帶著不對稱雙螯,體色帶紅時更可愛的斯氏沙蟹。
雙扇股窗蟹的明顯特徵是腳上第一節有卵形的鼓膜,具有氣體交換功能。但由於個頭小,跑得又快,想看清楚可不容易。
台灣厚蟹和伍氏厚蟹不好分辨,因伍氏厚蟹殼甲上常帶有紅色斑點,這兩隻就先當是台灣厚蟹吧。
相手蟹類同樣不好分辯,這大概是摺痕擬相手蟹(嘴的上方有三個白點)。
潮濕泥灘地數量最多的一直都是萬歲大眼蟹。
北台灣常見的招潮蟹不脫下面三種,帶著大螯的雄蟹各有特徵,分辨不成問題,雌蟹和幼蟹就比較麻煩。
清白招潮蟹。
北方呼喚招潮蟹也叫凹指招潮,因雄蟹大螯的不可動指上有較明顯的圓弧凹陷。
弧邊招潮蟹。
萬歲大眼蟹和一隻體色奇特的招潮蟹雌蟹。
靠近八里渡船頭這邊沙灘退潮時留下的天然波痕或是滿地螃蟹覓食後留下的沙球都很藝術。這裡原本會有短指和尚蟹(海和尚)出沒,但因為遊客干擾日多,現在想看到得找對時間碰運氣。
短指和尚蟹人稍稍靠近就鑽進沙裡躲藏,但因為鑽得淺,一挖就出來,它們現在最大的天敵大概是好奇的小朋友吧。若抓它們只觀察就好,千萬別帶回家,養不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