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i a1.JPG

從遊客觀點看,台灣的考古自然不如世界其他擁有璀燦文明的地區有意思,但從鄉土教育看,漢人在台灣落地生根幾個世紀,總要學會尊重這座島嶼原始主人的歷史文化。

十三行博物館自2003年開館,我這才來,趁疫情期間出不了國重新認識台灣。發現小博物館設計得挺好,從外觀不難看出擷取了船隻、波浪、沙丘、礁岩等意象,並不譁眾取寵,整體也不顯凌亂。有好作品一定要幫設計者鼓鼓掌,查了一下是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好像也是位有個性的怪咖。

Bali a2.JPG

Bali a3.JPG

Bali a4.JPG

Bali a5.JPG

Bali a6.JPG

Bali a7.JPG

Bali a8.JPG

 

館內有特別的挑高空間和光影,從最頂的平台可以眺望觀音山半山坡上另一處大坌坑遺址,形成呼應。

Bali a9.JPG

Bali a10.JPG

Bali a11.JPG

Bali a12.JPG

 

十三行博物館兩側分別是新北考古公園和八里污水處理廠。十三行遺址大部分區域其實就位在污水處理廠下方,可惜興建期間已遭破壞。考古公園則重建有幾棟十三行人的住屋、穀倉、棚寮,因缺乏遮蔭,夏日不宜

Bali b1.JPG

Bali b2.JPG

Bali b3.JPG

 

博物館旁綠地有些現代雕塑和一小池睡蓮,景觀比考古公園有趣。

Bali b4.JPG

Bali b5.JPG

Bali b6.JPG

Bali b7.JPG

Bali b8.JPG

 

十三行遺址人類定居時間從距今約2000年一直到400年前,橫跨千餘年,如何開始難以追溯,但結束可能和漢人的抵達脫不了關係。事實上十三行文化層上方還有近代的漢人文化層(以及現代垃圾),十三行之名據說是因為清代這裡有十三家比較大的行商進行買賣,才稱為「十三行庄」。

館內展示有考古現場、貝塚文化層和十三行人日常生活的重建。

Bali c1.JPG

Bali c2.JPG

Bali c3.JPG

 

十三行人會將死去親人埋葬在住家附近,博物館內兩座屈肢墓葬展示中有一具成年女性抱著孩童的雙人葬,或許是親子關係,讓人很好奇他們的死因。此外這兩座墓葬都有簡單的隨葬品,十三行遺址共出土287具墓葬,從陪葬品種類與多寡可以看出社會地位的分化。

Bali c4.JPG

Bali c5.JPG

 

十三行人懂得製造鐵器,這裡也發現台灣第一座史前煉鐵爐。石器則大多是用於敲打與琢磨的凹石與砥石,只有少數的石槌、石鏃、石斧。出土最多的器具仍為陶器,由於鐵器和石器不怎麼上相,下面就只放陶器照片,可以看到動物、人物形象和印文圖案,最精美的陶器是一只人面陶罐,同樣是件陪葬品,特殊形制應該與宗教或祭祀有關。

Bali d1.JPG

Bali d2.JPG

Bali d3.JPG

Bali d4.JPG

Bali d5.JPG

 

十三行人除了與台灣島內其他區域原住民貿易往來(以物易物),和大陸及南洋地區也有接觸,所以遺址出土一些外來的錢幣、青銅器、金飾和玻璃飾品等,像完好的唐代開元通寶、北宋至道元寶就看來相當新奇,給人不少猜想。

Bali d6.JPG

Bali d7.JPG

Bali d8.JPG

Bali d9.JPG

Bali d10.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