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公共工程時程延誤是常態,2017年年初就看到熱帶雨林館將在該年底開幕的新聞,結果一等又過兩年。2019年7月開幕時已歷經13年規劃建設,要是民間工程,因延誤造成的各種成本疊加,虧都虧死。我到11月才抽空去一趟,結果發現還沒全數完工,展區部分工程持續進行中,有些動物還沒法搬新家。看政府效率,真心疼我的納稅錢!
新入住的水豚是世界最大的囓齒動物,解說牌介紹體重可達70公斤。水豚並沒有像老鼠的長尾巴,或許可以形容是像小豬般的天竺鼠吧。
水豚生活的開放空間內還有中、南美洲的大食蟻獸和蜘蛛猴相伴。蜘蛛猴靈活有力的尾巴根本就像多出一隻手腳。
小爪水獺和長吻鱷。
還沒搬新家的紅毛猩猩和馬來貘。
穿山甲館內穿山甲還沒入住,開放空間內有水景和、大魚缸和雨林植物。
看到夜間開花的穗花棋盤腳還有一朵花沒掉落。
穿山甲館內自由活動的棉頭絹猴和栗喉蜂虎。
紅腿陸龜和巨嘴鳥則是限制區域活動。還有一些奇特的夜行動物也已經遷入暗房,不過光線不足無法拍照,千萬別用閃光燈驚擾牠們。
箭毒蛙。
離開雨林區經過熊貓館,難得室外的熊貓正活潑,坐吃竹子和打盹模樣超可愛。
兒童動物區走一圈拍羊駝和狐獴。看到有位媽媽一直叫小朋友看“草泥馬”,台灣人真不知道“草泥馬”是大陸人為躲避政府篩檢網路低俗用語而取的“肏你媽”諧音嗎?2009年中國推廣“和諧”社會,“草泥馬”生存因此受到“河蟹”威脅,有人惡搞貼上羊駝和螃蟹照片,剛開始只是好玩,漸漸大家就都衝著羊駝叫草泥馬了。語意其實很不好,不求甚解、以訛傳訛有點反智。
台灣野豬和台灣黑熊。
逛了一下昆蟲館,枯葉蝶和巨人葉脩的樹葉擬態很神奇。
火筒樹是受蝴蝶歡迎的蜜源植物。
爵床科的紅樓花也是很好的誘蝶植物,但不同於火筒樹在台灣屬原生植物,紅樓花是引自中美洲的觀賞植物,在北部部分山區已成半野化狀態。
雨林區的蘭花、蕨類和錦屏藤鬚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