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erdijk a1.JPG

要在荷蘭遇見風車其實一點都不難,很多城鎮都留有一兩座作為紀念。但若想欣賞到完整的風車群就要跑一趟鹿特丹近郊的小孩堤防(Kinderdijk),這裡因為保存有19座風車,已在1997年被列名為世界文化遺產。

 

五月到十月間前往小孩堤防一點都不難,在“Erasmus Bridge”旁碼頭就有水上巴士可直達,上網先查好船班,沒交通卡可以船上現金買票(2018年單程是4歐元),沿途欣賞新馬斯河兩岸風光,包括一位荷蘭工程師發願打造的奇怪諾亞方舟,只需半小時就抵達小孩堤防。

Kinderdijk a2.JPG

Kinderdijk a3.JPG

Kinderdijk a4.JPG

 

小孩堤防的19座風車除非從空中拍,否則無法一眼望盡,拿相機拍最多只能入鏡13座或14座。

Kinderdijk b1.JPG

 

荷蘭風車最早出現於13世紀。許多人想像中的風車功能都是磨坊,但其實風車也可以用來榨油、鋸木頭、揉陶土、汲排水。

 

19世紀中,荷蘭擁有超過一萬座風車轉動,但隨著引擎日益普及,一個世紀後還能運轉的風車數量只剩下約一成。倖存的風車開始受到人們關注、保護,但即便還能運轉,這些風車留下的價值主要集中在文化、觀光上,變成一道風景、一件文物或一座博物館,每年頂多轉幾天意思、意思。荷蘭現在將每年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六訂為國家風車日(National Mill Day),在這一天全國還能轉動的風車會一起運轉,另小孩堤防好像在七、八月暑假旺季的每個星期六也會開放轉動,去之前可以查查。

 

荷蘭人歷史上一直在與海爭地,國內許多地方的地勢低於海平面,水患和海潮侵蝕一直是民生的重要威脅。「小孩堤防」的命名據說便是因為1421年聖伊麗莎白日洪水之後,在此發現一個不知從何處漂來的木籃,裡頭有一個熟睡的嬰兒和一隻協助保持平衡的貓而來。

 

現存小孩堤防圓形和八角形塔身的風車屬於14世紀發展出來的“Hollow Post Mill”型式,分批建於1738-1760年間,主要功能便是用來排水。

Kinderdijk b2.JPG

Kinderdijk b3.JPG

Kinderdijk b4.JPG

Kinderdijk b5.JPG

Kinderdijk b6.JPG

Kinderdijk b7.JPG

Kinderdijk b8.JPG

Kinderdijk b9.JPG

Kinderdijk b10.JPG

 

小孩堤樣貌最不一樣的風車屬於16世紀發展出來的“Rotating Cap Mill”型式,也是19座風車中歷史最為久遠的一座,始建於1521年。這種風車的特色是上半部更容易根據風向來調整方位,以更有效捕捉風力。它是用來排水或當磨坊,沒參觀就不清楚了。

Kinderdijk b11.JPG

 

從前看守風車的工人或家庭便住在中空的塔身中,風車旁邊另建的小屋通常作為工具間或儲藏室。小孩堤防現開放有兩座風車可以買票進入參觀,我因為在其他地方已經看過風車內部便略過。只沿堤防散步欣賞風車群是不花錢的。

 

居住在小孩堤防風車裡的最後一批家庭大約在1950年代撤離,但現在似乎又有幾座風車有人遷入,看見戶外停靠著腳踏車或晾曬衣物。

Kinderdijk c1.JPG

Kinderdijk c2.JPG

Kinderdijk c3.JPG

Kinderdijk c4.JPG

Kinderdijk c5.JPG

Kinderdijk c6.JPG

 

小孩堤防可以搭船或騎腳踏車參觀,也看見人騎馬。最普遍的方式當然仍是步行,願意走越遠,人就越少。

Kinderdijk d1.JPG

Kinderdijk d2.JPG

Kinderdijk d3.JPG

 

步行自然有步行的好處,速度慢,看的東西就仔細。這一帶除了風車之外,賞鳥、昆蟲、野花也都適合。

Kinderdijk e1.JPG

Kinderdijk e2.JPG

Kinderdijk e3.JPG

Kinderdijk e4.JPG

Kinderdijk e5.JPG

Kinderdijk e6.JPG

Kinderdijk e7.JPG

Kinderdijk e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