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城市主要景點常常都是城堡、宮殿、教堂,鹿特丹卻獨以現代風貌取勝。其實鹿特丹也留有一點點歷史遺存供人緬懷,城裡街道、公園散步很愜意,近郊到小孩堤防(Kinderdijk)、台夫特(Delft)、多德雷赫特(Dordrecht)、豪達(Gouda)、海牙(Den Haag)、萊登(Leiden)等地也都比我住台北去淡水或基隆還近,很適合住上幾天當荷蘭南部旅遊的定點。
聖勞倫斯大教堂(St. Lawrence Church)是鹿特丹最早的全石造建築,建於15-16世紀間,17世紀中增設塔樓。教堂在二戰中嚴重毀損,戰後該原狀修復或拆除重建成為爭議,最終決定恢復舊觀以代表鹿特丹的堅韌性格,從1952-1968耗時16年才完成修復。
很多文物毀了便是毀了,復原後的聖勞倫斯大教堂當然也不可能完全和從前一樣,建築裡外出現許多新元素,比如銅門上象徵愛與和平的鹈鹕和鴿子,以及教堂內部各小堂的現代裝飾。
鹿特丹市政廳建成於1920年,也是鹿特丹市中心少數幾座從二戰轟炸中倖存下來的歷史建物,高達71公尺的鐘樓非常醒目。
舊港就在立體方塊屋一旁。從方塊屋這頭望去,可以看到另一棟逃過二戰轟炸的歷史建築,19世紀末建成的辦公樓“白宮”,和1981年開通的“紅橋”(威廉姆斯橋)。港邊向陽的咖啡座生意超級好。
運河畔的綠地和城市中央公園都是很好的散步地點。
博物館區也有大片公園和許多戶外雕塑。這次沒時間逛鹿特丹著名的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感覺以後還有機會來。
鹿特丹市政廳西側街區在二戰轟炸中被夷為平地,戰後此地規劃出世界上最早的商業步行街“萊恩班街”(De Lijnbaan),自1953年落成至今仍相當熱鬧。不過我沒購物心情便喜歡不起來這個國際品牌連鎖店密集卻缺乏綠意的區塊,反而中意另一條輕鬆、活潑、仍有車輛穿行的商業街道“Witty de Withstraat”。
六月Witty街道兩側白槐盛開,餐廳和咖啡店的露天座椅點綴著花香與飄零落花,很受當地人歡迎。附近街巷也能見到一些壁畫、塗鴉,商業感覺比較有機、有人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