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卡帕多奇亞讓我想到大陸陝北的窯洞,也想到西班牙瓜地斯(Guadix)的穴居建築。
瓜地斯在8世紀到15世紀間由回教徒摩爾人統治,城中還保有當時的城堡,但原清真寺在基督徒光復後已被改建成教堂。從瓜地斯城中的窄巷、廣場和許多的巴洛克、文藝復興式建築看來,似乎和西班牙許多老城沒啥兩樣,並不特別突出。必須往鎮後方走,才會開始出現從土坡露出一根根煙囪的穴居建築。
瓜地斯離格拉那達雖然只一小時左右車程,卻沒甚麼遊客,由於並非巴士終點站,必須小心詢問下車處才不至於錯站。在西班牙鄉下說英文自然是雞同鴨講,所幸鄰座幾位乘客很熱心。
如同卡帕多奇亞,瓜地斯的穴居建築歷史一樣不大可考,雖然相傳是摩爾人為了躲避基督徒攻擊所開鑿,但說法不太可信,當地穴居起源理應更為古老。
現在瓜地斯雖然還有一兩千棟穴居建築,但有的已經荒廢,有的看起來像貧民窟,這項鄉土文化有點岌岌可危。也不知是不是遊客太少的關係,連一座穴居博物館都關門大吉,也或許在整修,我看不懂西班牙文告示。爬到土坡上,找到很好的視野,可惜陰雨天,否則應該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
人類自古就靠天吃飯,而且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由想,天候和地理始終影響著民族性,台灣人不大關心世界大事,新聞老報一些生活瑣事和演藝八卦,大概和島國環境也脫不開關係吧。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