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道博物館占地遼闊,包括售票的博物館區和自由參觀的淨水池區。由於山上區離台南市中心有點遠,博物館區和淨水池區彼此又相隔一段距離,所以自駕較為方便。若是搭公車前來要從新化轉車,班次不多,只適合參觀博物館區。
博物館區又分為花園區、密林區和由快濾池室由、唧筒室、快濾筒室組成的博物館,最好能預留兩、三個小時慢慢參觀。
山上水道水源地在日據時代曾設有宮之森高爾夫球場,戰後又曾作為台南市農業局苗圃使用,所以還能見到一棵從前球場種植的琉球松兀立,也有苗圃時期所留下密密麻麻的麵包樹林,現在透過園藝設計許多角落花木扶疏像一座大公園,園區入口有收費的火車造型接駁車服務不想走路的遊客。
密林區針對兒童設計的藝術沙坑和繞行電動恐龍間的軌道車。
自來水廠為重要民生設施,因此台灣光復後在此地設有幾處碉堡守衛。
花園區和密林區還看到一些裝置藝術展出,有些作品是漁光島藝術節結束後移來這裡保存,比如由日籍藝術家阿部乳坊製作的「將變成樹與天空」,那位雙手高舉伸展的藍色旅行者我就曾在海灘上看過他。
台南水道是日據時代為提供台南地區居民自來水使用所推行的建設,大正元年(1912年)計畫核准正式啟動,大正11年(1922年)完工,台灣光復後由台南市自來水管理處接手管理,一直到1982年才中止運作。相關建物和設備被列為國定古蹟後,2019年以「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名開放參觀。
台南水道工程的計畫主持人濱野彌四郎(1869~1932年)紀念銅像和公仔。
快濾池室由台灣自來水公司擴建於民國41年(1952年),主要功能是利用砂石等濾料對原水進行過濾,地下層留有快濾池管線,不過強化玻璃下方因水氣凝結、植物生長,已經看不清楚管線模樣。
快濾池室後方的方形慢濾池現變成仙人掌花園。
送出唧筒室曾設有南台灣第一座火力發電設備,屋外高達36公尺的大煙囪現只殘存圓型基座,但室內1915年製造的四組唧筒機仍在。這裡主要功能是藉唧筒機將水輸送至地勢較高的淨水池區。
送出唧筒室裡頭設有一處Café,歷史建物的空間感很好,可惜主打的甜筒品質還比不上全家便利商店。
送出唧筒室外的方形筒井室裡頭變成東洋風的投幣式水占卜,不太符合博物館知性訴求。
快濾筒室走道兩旁成排的大型快濾桶搭配高挑的木衍架屋頂,視覺特別壯觀。
當時快濾筒是由英國進口,共14座,博物館現設有剖面模型可以一睹內部的管線和攪拌扇結構。
快濾筒室還包括側邊的化學加藥室(樓梯是為方便爬上投藥,只是原本的大桶已經不在。)和後方的實驗室、辦公室。整體參觀下來又重溫一遍自來水知識,其實就算對自來水怎麼來的沒興趣,水道博物館的整體環境也值得一遊。我喜歡的花花草草下一篇再介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