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kunshen a1.JPG

先前提過從前台南海上多沙洲地形,浮沉宛若大魚魚背,閩南先民以“鯤鯓”稱之。由於海岸淤積,昔日七個鯤鯓漁村現在都已化為陸地,上回曾介紹過前身為五鯤鯓的喜樹,最近一次下台南又到還保留舊地名的四鯤鯓逛逛。

昔日碼頭現在只是長著紅樹林的狹窄河道,停靠一些採蚵的舢舨船。

Sikunshen a2.JPG

Sikunshen a3.JPG

Sikunshen a4.JPG

 

鏽跡斑斑的蚵棚錨錠像是裝置藝術。

Sikunshen a5.JPG

 

正對碼頭的“全台開基四鯤鯓龍山寺”俗稱為四鯤鯓祖師公廟,是台灣最早一座清水祖師廟,雖然翻新後並不具備古蹟身分,但寺廟歷史可追溯至明鄭永曆19年(1665年),隨延平郡王鄭成功來台的泉州安溪軍民攜帶神像於四鯤鯓初建草壇祭祀。現代大廟正殿主神龕並未新塑神像,依舊供奉三尊原始小型木刻神像,正中為泉州安溪清水巖迎來的清水祖師,兩旁分別為泉州湖頭泰山巖的顯應祖師和漳州平和三平寺的三坪祖師,與新廟偌大空間形成反差。

Sikunshen b1.JPG

Sikunshen b2.JPG

 

陪祀的土地公神像同樣古樸小巧,很有歷史感。廟中另保留有1872年建造的神轎。

Sikunshen b3a.JPG

Sikunshen b3.JPG

 

小村中還有其他宮廟,比如玉勅震靈殿,雖是近年才起造的新廟,但廟側利用海濱植物蔓荊搭出一大片遮陽棚架還是第一次見到,另有座設在老宅二樓的太白殿也挺特別。

Sikunshen b4.JPG

Sikunshen b5.JPG

Sikunshen b6.JPG

 

從前人注重風水,有說台南海岸連串鯤鯓沙洲像條巨龍,四鯤鯓龍山寺就座落在龍頭穴位,村裡兩口古井各在龍山寺兩側數十公尺處,形成一對龍目。這兩座古井估計已超過300年歷史,至今仍有泉源,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村裡人喝水、洗滌都要靠這兩口井。可惜古井近年把井欄修得太新,看起來有點突兀,北側井的環境要比南側井好些,一旁民居還留有一面簡單照壁,上頭寫著“日月拱照”。

Sikunshen c1.JPG

Sikunshen c2.JPG

Sikunshen c3.JPG

Sikunshen c4.JPG

Sikunshen c5.JPG

 

四鯤鯓已剩沒幾棟傳統合院,且大多人去樓空或頹圮。整體來說,不像喜樹有那麼多大宅,村子規模也比較小,但今日相較下相對整齊。

Sikunshen d1.JPG

Sikunshen d2.JPG

Sikunshen d3.JPG

Sikunshen d4.JPG

Sikunshen d5.JPG

Sikunshen d6.JPG

 

和喜樹一樣,村裡推動社區活化添上一些彩繪、陶塑、馬賽克裝飾,但都略嫌粗糙,想來這些對一般遊客並沒太多吸引力,會進來四鯤鯓的人若不為進香,大概都和我一樣是對鄉土歷史和時代情懷感到興趣吧!

Sikunshen e1.JPG

Sikunshen e3.JPG

Sikunshen e2.JPG

Sikunshen e4.JPG

Sikunshen e5.JPG

Sikunshen e6.JPG

 

村外過個馬路就是黃金海岸北端,可以望見安平新港的海堤,退潮時分有位漁民拿著工具在挖蛤,走近看收穫挺豐。

Sikunshen f1.JPG

Sikunshen f2.JPG

Sikunshen f3.JPG

Sikunshen f4.JPG

Sikunshen f5.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