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家花園和蘆洲李宅地屬新北,台北市唯一能媲美的大宅只有林安泰古厝,可惜上世紀70年代因敦化南路拓寬計畫遭拆除,1986年才在新生公園旁重組復建完成。
從北美館穿越花博園區走到林安泰古厝,2010台北花博之後還是第一回來,一下子十年過去,公園平日冷冷清清,有些展館快成蚊子館。
像花博、世博、奧運這類轟轟烈烈的大型活動,舉辦時肯定不乏熱鬧,但算不算得上成功還得觀察閉幕後留下的建設是否能夠持續活用,財務自償更好。否則砸錢辦活動換幾天嗨,像放煙火一樣,難度也太低。
林安泰古厝先祖林欽明於清乾隆19年(1754年)自福建安溪渡海來台,其四子林志能開設「榮泰行」經商致富,在今日台北大安區四維路起建大厝,乾隆50年(1785年)完成正身,清道光三年(1823)又添加左右護龍。安泰厝之名便擷取祖籍“安”溪和商號“榮”泰行各一個字而來。
屋外的古井和小土地公廟不知道是否也是原古厝的附屬物?
林安泰古厝最為可觀的細節在於木雕工藝,包括窗櫺、樑柱和正廳內的神龕。
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期間,林安泰古厝也成為展館一部份,並為此新建閩式園林,包括屋前的大假山「顧渚茗山」,屋側的「映月大池」和環池的雨前樓、隨月閣、醉茶居等。仿古庭園和古人造園的技巧與意境相差太多,就無須介紹了。
好奇花博新生園區裡幾棟綠建築展館現在變什麼樣了?結果去時好像只有臺北典藏植物園開放。大型溫室因營造出不同海拔氣候帶還挺適合夏天參觀,置身中、高海拔冷氣超涼快。也看到一些奇花異卉開放,像是白鶴蘭和五加科的黃金五瓜木。
秋海棠品種特別多,十年之後茂盛依舊,讓這座大溫室至少在永續上取得成績,可惜現在雖然免費參觀卻遊人稀少,我還依稀記得花博時人滿為患的景況呢!果然人類是愛湊熱鬧的動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