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xi g1.JPG

大溪鎮外的李騰芳宅和齋明寺兩處古蹟說近不近,說遠不遠,開車參觀自然輕鬆,單靠兩隻腳步行也能到。

大溪地區最早名為「大姑陷」,出自泰雅族原住民的地名音譯,後來有人覺得“陷”字意思不好,更名為「大姑崁」,清同治四年(1865年)當地人士李騰芳中舉,地名才改爲「大科崁」,今日的「大溪」要到日據時代才定名。

從老街到李騰芳古宅步行時間大約20分鐘,下坡隧道、階梯改建自昔日的「月眉通路」,是老街連通碼頭的捷徑。隧道口有塊未曾建廟的“石頭公”,如今雖沒什麼香火,卻是前人最純樸的信仰,主要用於祈求嬰幼兒健康,希望身體能像石頭一般硬朗。

Daxi h1.JPG

Daxi h2.JPG

 

下到山腳,往李騰芳古宅沿路兩旁都是農場和稻田,農村景色看來相當舒服。

Daxi h3.JPG

Daxi h6.JPG

Daxi h4.JPG

Daxi h5.JPG

 

大溪李家先祖李善明於清乾隆年間渡海來台,從台南登陸,最終落腳大溪開墾定居。第三代李炳生藉大漢溪航運之便經商有成,商號「金興」,家業從此興盛,他的第三子李有慶(“騰芳”為清皇帝所賜官章名)在咸豐六年(1856年)43歲時中秀才,同治四年(1865年)52歲再中舉人,成為地方了不起的人物。

李騰芳宅始建於咸豐十年(1860年),同治三年(1864年)落成,格局為兩堂四護龍,前有寬闊的內、外埕和半月池。看模型照片可一目了然:

Daxi i1.JPG

 

內、外埕間有矮牆相隔,外埕上的旗竿座是官宅代表性元素,走近看留有斑駁石雕裝飾和中舉紀年。外埕一旁有棟獨立建物“奎璧連輝”,據說是李騰芳的書房。

Daxi i2.JPG

Daxi i3.JPG

Daxi i4.JPG

Daxi i5.JPG

Daxi i6.JPG

 

第一進門廳高懸「大夫第」牌匾,入口兩側可見書畫、對聯裝飾,具有書香氣息。門廳內設屏門,有大事或祭典時可以打開。

Daxi j1.JPG

Daxi j2.JPG

Daxi j3.JPG

Daxi j4.JPG

 

第二進正廳“肇慶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廳內左右牆上有大型書畫裝飾,一邊是曾與李騰芳一同參加舉人考試的蘇袞榮所題的四首七言律詩,另一邊則是畫師邱鎮邦所繪以鳳、鷹、雉、鶴為主題的四幅作品。在詩、畫兩側各留有家訓對聯:「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田存一點子種孫耕。」、「先世傳家惟忠惟孝、後人纘續宜儉宜勤。」,八股嗎?道理總是知易行難。

Daxi j5.JPG

Daxi j6.JPG

Daxi j7.JPG

Daxi j8.JPG

 

站在正廳中庭四望可以找出古宅各角落含蓄的精緻,包括屋脊的剪黏、簷廊樑上木雕、連通護龍的字孫巷門聯、牆上繪畫裝飾等,都值得細看。

Daxi j9.JPG

Daxi j10.JPG

Daxi k1.JPG

Daxi k2.JPG

Daxi k3.JPG

Daxi k4.JPG

Daxi k5.JPG

 

門廳內碎裂的地磚和護龍天井的鋪面看似仍大多為原物,帶有歲月魅力。像台灣這樣的官宅古厝若比起大陸從前一些大官或富商的宅邸規模其實還小太多,但論起古蹟維修“修舊如舊”的誠意,台灣可就強過大陸許多。

Daxi k6.JPG

Daxi k7.JPG

 

從大溪古鎮到齋明寺要先過大溪橋右轉台四線走一小段路才能找到齋名寺古道入口(從齋明寺走向大溪古鎮路比較好找,而且是下坡路。),全程不用半小時,若是桐花季節還能順道欣賞桐花。

Daxi g2.JPG

Daxi g3.JPG

 

齋明寺創建於清道光12年(1873年),主祀觀音,清代、日據時期都曾重修過,因此建築石柱上可以看到同治、明治等不同紀年,單進小廟依舊維持古樸風貌。廟後方新建的現代禪堂是由設計十三行博物館的孫德鴻建築師所設計,想參觀,可惜新冠疫情期間並不開放。

Daxi g4.JPG

Daxi g5.JPG

Daxi g6.JPG

Daxi g7.JPG

Daxi g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