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可園就在滄浪亭對面,園林於2015年修復後先行開放,二期書院工程則在2018完工,從前沒逛過,這回補上。
可園和正誼書院因為是新開,門票還比滄浪亭貴上幾元錢,但參觀完後頗為失望,主要因為園林本身就差強人意,書院展示潦草,整體重修不夠細緻,和滄浪亭比起來意境差距甚遠,若只是對園林感興趣的人,可園其實可略。我剛好帶著侄子同行,買了兩園聯票,一併參觀倒是剛好可以做些優劣比對解說。
今日可園園林前身是淸雍正時期接待使節、官員的行台花園「近山林」,亦名「樂園」。有說乾隆時期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沈德潛重修此園,建有宅邸、祠堂,並曾在此讀書著作。嘉慶十年(1805年)江蘇巡撫汪志伊創辦正誼書院,「可園」成為書院附屬園林,不過咸豐年間書院和園林已遭太平天國戰火破壞。光緒十四年(1888年)江蘇布政使黃彭年在正誼書院基礎上重修成立「學古堂」,並建藏書樓「博約樓」(現可園內的學古堂、博約樓仍在。)。民國初期可園轉為省立蘇州圖書館使用,荷花池畔的「挹清堂」、「濯纓處」都成為閱覽室。
只清朝,可園周遭便幾度滄海桑田,何處是行台和官廳、何處是沈宅和祠堂、何處又是書院,基址或多有重複,即使剛開放的正誼書院三進建築都或許是清光緒時期的江蘇提學使署,和書院沒關係。變化最少的或許就園內那一池水、一座假山。可惜可園不若蘇州其他著名園林那般講究布局和意境,掇山理水和亭台軒榭設置顯得平淡無奇,也缺乏奇石、古木、碑文,遊園既不曲折也不緊湊,園景相對單調。或許可園做為書院園林,只想學生用功讀書,山水太美反而擾人心智,更或許是光緒時期重修時潦草了,未能恢復舊觀。
可園假山只是隆起一丘,上有「浩歌亭」,並不講究山勢、幽谷、溝壑、洞穴這些套路,登高也看不到什麼景色。
書院前廳看到經學大師鄭玄和理學大師朱熹的塑像石,一驚!怎麼經過這麼多年審美水平還是麼差!
蘇州古典園林全都封鎖在高牆之內,外界無法窺探,唯有滄浪亭大方借景園外河道,同時分享風景給人看,從園外就能隔水欣賞曲廊、亭閣、漏窗和矮牆後小丘上的滄浪亭和青翠林木。亭上名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似乎也有一點主人家邀你共享風景的意涵。
以前介紹過滄浪園,所以歷史不贅訴,只挑一些不同視角的照片貼上來。一入園,只看到眼前湖石假山和地上的五福捧壽圖案就和先前可園高下立判。
九月有紅花石蒜開放,日本人叫它「彼岸花」,詩意卻不是好的寓意,因為是冥界接引亡者之花。
滄浪亭內的五百名賢祠修建於清道光年間,祠內壁上嵌有春秋至清代兩千多年間吳郡名賢594人刻像,如闔閭、伍子胥、項羽、陸機、白居易、范仲淹、蘇東坡、文天祥、唐伯虎、文徵明、金聖嘆、林則徐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人物,不過看來有些只是曾在吳地待過,並非真的蘇州人。
滄浪亭的門窗型式變化豐富,特別是漏窗,據說108式圖案無一雷同。應該沒遊客會去一一數過吧,下回想幹這傻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