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zhou a1.jpg  

澤雅山區沿著溪流有十多個村子仍以古法造紙營生,觀光旅遊才剛要起步,是個挺有趣的地方。離溫州市也就大約20幾公里。

澤雅村子大約建於元末、明初,從福建遷移過來的始祖帶來造紙技術,逐漸發展成為當地支柱產業,清朝時當地約有八成人口都是紙農。

傳統造紙離不開竹子和水,澤雅的造紙作坊有幾個基本流程:首先利用“醃塘”讓剖片的竹子發酵、纖維軟化;然後利用人工水渠引水以水車帶動石錘(水碓)將軟化竹片搗成竹絨;將細碎的竹絨放進撈紙槽,再利用長條型網框均勻掏洗竹絨、濾去水分,就成型為一張張的紙;最後紙農將紙張鋪在山坡上曬乾,據說遠看一片金黃,人們都稱這裡為“紙山”。以上只是摘要流程,實際工序有幾十道,不是三言兩語這麼簡單。

古法造紙的品質當然不能跟工廠機器相比,因此澤雅的紙大多被拿來製成冥紙或做鞭炮,加上古法造紙耗時、費工、產量低,這樣下去當村裡老人凋零後,這項手工活肯定要失傳。其實粗糙的澤雅紙擁有特殊的質感,應該能開發許多創意用途,當地政府若不動動腦筋,只想搞甚麼古法造紙文化體驗遊之類的短線,對工藝傳承能有甚麼幫助?以後會好像在動物園欣賞幾隻野外已滅絕的動物一樣感傷。

Wenzhou a2.jpg

Wenzhou a3.jpg

Wenzhou a4.jpg

Wenzhou a5.jpg

Wenzhou a6.jpg

Wenzhou a7.jpg

Wenzhou a8.jpg

Wenzhou a9.jpg   

溫州人是大陸的猶太人,太精明、太會賺錢,所以就不太討外人喜歡。大陸市場上不管炒甚麼東西,首先被懷疑的對象總是溫州人。溫州城如今是個現代、熱鬧但俗氣的城市,除了吃喝、購物,只剩甌江裡的小島“江心嶼”可以看看。歷代曾有不少著名詩人為江心嶼留下詠景詩句,但只能說現在看起來都不是那麼回事。

江心嶼上有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文天祥祠、東、西兩塔。但最有名的是江心寺大門兩側由南宋狀元王十朋想出的疊字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因“朝”有早晨、參見、方向等不同意思,“長”也有常常、增長、度量等不同意思,用不同斷句、破音來讀,便可以有多種解釋。

Wenzhou 1.jpg

Wenzhou 2.jpg

Wenzhou 3.jpg

Wenzhou 4.jpg

Wenzhou 5.jpg

Wenzhou 6.jpg

Wenzhou 7.jpg

Wenzhou 9.jpg  

廟裡提供的三種疊字聯解答:

Wenzhou 5a.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