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園前身為清初的“涉園”,同治年間官至按察使的沈秉成抱病下野後買下廢園修葺擴建,至光緒二年(1876年)園成,偕夫人歸隱其間,因偶與耦相通,便將園林取名“耦園”。
許多人稱善沈氏夫婦鶼鰈情深,特別女主人嚴永華為江南才女,夫婦倆隱居園林裡琴棋書畫,多麼詩情畫意,耦園牆上還刻著她的對聯“耦園住佳耦,城曲築詩城”(“城曲”出自李賀詩句“女牛渡天河,煙柳滿城曲”,顯然以牛郎、織女來自喻夫妻感情。),橫批則為“枕波雙隱”。所以才氣肯定是有的,只是小小遺憾,沈秉成兩度喪妻,嚴永華已是他的第三任妻子,不是那種天造地設的初愛。(這兩人相差15歲。古代女子31歲才嫁人,應該也不是第一次婚姻吧,我猜。)
進耦園前,不妨先看看它的外觀。耦園三面臨水,自家院子設有河埠,還留有從前姑蘇的水鄉味道。
耦園的住宅居中,兩座花園分列東西兩側,符合園名“耦”字,這種特殊布局完全不同於其他江南園林。耦園的東園為主園,也是從前涉園的遺址,採用黃石造景,西園的面積較小,以灰白湖石造景。有人研究耦園的易學布局,除了建築坐北朝南,東園大、西園小,分別採用黃石、湖石並配置大池、小井,符合陰陽原理之外,建築命名以及座落方位也都暗合卦位。其實中國傳統建築本就重風水,太往玄裡鑽的東西,我就沒太大興趣去瞭解。
中國士大夫的隱逸思想早期是真要像陶淵明那樣回歸自然山林才算數,可是後來人們既想感受山水之美,反璞歸真尋求物我兩忘的心靈平靜,卻又放不下城市裡的物質享受與生活便利,於是大隱隱於市的私家園林才會在明、清時期盛行。人向來都是矛盾動物。
耦園東園裡的城曲草堂有一副對聯寫道“臥石聽濤,滿衫松色。開門看雨,一片蕉聲。”,真是晴雨都好。最後看些小景,我常喜歡園林裡不太起眼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