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是文藝復興運動的誕生地。文藝復興時期掌控當地政治、經濟實權的梅第奇(Medichi)家族一直大力贊助藝術家並廣泛收集藝術品 (著名的烏菲茲美術館藏品主要就來自這個家族的貢獻),讓佛羅倫斯在15、16世紀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藝術之都。
佛羅倫斯的博物館都不允許拍照,沒辦法介紹畫作,只能拍些戶外雕像照片。先看看維奇歐宮所在的西紐利亞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上的柯西摩一世騎馬雕像和海神噴泉,二者都是16世紀後期的作品。
在西紐利亞廣場南側建於14世紀末的高台廊亭裡,展示著一批漂亮的雕像(有些真品在博物館,現場是複製品。):
羅馬士兵強擄薩賓婦女。(Giambologna,16世紀末作品)
斯巴達國王莫涅勞斯(Menelaus)手扶帕特洛克羅斯(Patroclus)的屍身。(仿希臘西元前3世紀作品的古羅馬雕像)
大力神海克利斯(Hercules)擊殺半人馬。(Giambologna,16世紀末作品)
掠奪波呂塞娜(Polyxena)雕像描述希臘人強擄特洛伊城公主的場景。(Pio Fedi,19世紀作品)
將蛇髮女妖梅杜莎頭顱斬下並高舉在手中的英雄伯修斯(Perseus)銅像。(Benvenuto Cellini,16世紀中作品)
維奇歐宮門口現在所見米開朗基羅完成於1504年的“大衛像”已是複製品,原作曾經在相同位置一直站立到1873年,之後被收藏到學院美術館內。大門另一側的“海克利斯與凱克斯(Cacus)”是班迪內利(Baccio Bandinelli)於1534年完成的作品。
一般公認世界上最有名的女性雕像是羅浮宮的斷臂維納斯,最有名的男性雕像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雖然學院美術館禁止拍照,但站在五公尺高的大衛像面前還是不斷有遊客忍不住拿出相機、手機來喀擦、喀擦,看了一會決定也偷拍兩張。複製品與真品究竟還是有細節上的差異,現場觀看大衛像手臂的肌肉紋理和血脈很難不留下深刻印象。美術館販賣部中庭另擺放著一尊當代藝術家Hans-Peter Feldmann的粉紅金髮大衛,不知是否是拿來滿足大家的拍照慾望,這件作品除了搞怪真看不出什麼藝術,這其實也是所謂當代藝術最普遍的問題。
提醒一下,佛羅倫斯的烏菲茲美術館和學院美術館在夏季裡總是人滿為患,如果不事先花錢預約,有時排隊得排蠻久的。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在遊客中心購買"FIRENZE CARD",有這張卡可以免費參觀大多數博物館,而且持卡直接進門不必排隊。卡費2012年價格50歐元,但如果停留兩三天的話非常合算。特別是第一次到佛羅倫斯的人,除了烏菲茲美術館和學院美術館,梅第奇家族禮拜堂裡的米開朗基羅作品、碧提宮的帕拉提納美術館、維歐奇宮、巴傑羅美術館等地方總是要看的,這些也都包含在卡裡了。
巴傑羅美術館的收藏以雕刻為主,但也只有中庭迴廊可以拍照。
城內其他雕刻作品,還有扮雕像街頭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