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rma bagan 22  

第二次去蒲甘已經帶上300萬畫素的早期數位傻瓜相機,現在整理圖片發現畫質還真有點「舊」的感覺,像從前洗出來的照片略略退了色一般,挺有趣的歷史感。繼續介紹蒲甘…….

蒲甘寺廟內部有兩種常見形式:一種是完全中空,佛像座落在底牆,只設有一個入口;另一種室內中央是大方柱,方柱四面都有佛像,面對著四方入口(有些只有前後兩個入口)。早期的寺廟採光比較不好,走道也很狹窄。後來出現的大型、多樓層的寺廟,不但內部較為寬敞,也發展出高大的開放式拱門、窗採光,有時入口還添加門廊,為建築形式增添許多變化。從外觀察,在寺廟中央的正上方通常建造成圓錐塔的形式,象徵宇宙中心的須彌山。

當然除了這兩大類,蒲甘寺廟還有許多變化,像有座供奉18公尺長的臥佛的廟宇就必須是長條型;少數從岩壁開鑿出的洞穴型神廟則被認為是較早期的建設。還有一座巨大而突兀的金字塔狀建築,內部一些通道和房間堆滿廢棄的磚石。傳說因為當時國王對工匠要求非常嚴苛,磚縫間連針插的空隙都不被允許。因此國王死後,工匠就報復的在寺內傾倒磚石。

蒲甘寺廟通常都有石碑記載捐獻建廟者的姓名、捐獻時間以及鉅細靡遺的捐獻物品清單。除了常見的金錢、土地、奴隸之外,還包括建材、牛隻、棕櫚樹、稻米、佛典、佛像、法器、珠寶等。如果是來自王室的捐贈,內容就更加的豐盛,像有位皇后的捐贈品項還包括樂師、舞伎和一整個村落。

burma bagan 23   

burma bagan 13  

burma bagan 11  

burma bagan 1 

burma bagan 5 

burma bagan 12 

burma bagan 33  

蒲甘寺廟的外牆有豐富的灰泥裝飾,雕刻出怪物、神仙及花草圖形。有時可以看到上釉的方形板,每一塊就是一則本生經的故事;當裝飾在佛塔基座時,信徒繞行佛塔就可以一面感受本生經中的教化。(本生經是小乘佛教的重要經典,共分為547則,內容講述佛陀在六道輪迴中各個前世的故事。本生經的故事平易近人又生動有趣,至今仍廣受當地民眾喜愛。)

許多蒲甘寺廟內部仍殘存彩繪壁畫。這些壁畫的製作方式是先以黑色或紅色的線條在乾燥的灰泥牆上描繪出形狀,隨後再上色。壁畫內容以宗教為主題,有些描繪佛陀的生平事蹟和供養人禮佛、有些則像連環漫畫般在一格格方框內畫完547則本生經故事;有時只是大小不一的佛像畫,小則幾公分、大則高好幾公尺。蒲甘現在許多居民都以臨摹壁畫營生,販賣畫作和紀念品是當地重要的經濟活動。

burma bagan 6a  

burma bagan 6 

burma bagan 32  

burma bagan 24  

Bagan 6 

burma bagan 18 

burma bagan 18b   

burma bagan 19 

burma bagan 20 

burma bagan 21 

burma bagan 26 

burma bagan 26a   

蒲甘寺廟或新或舊、無數的佛像雕塑,乍看下大同小異,仔細觀察卻各有巧妙。佛像的制作材料與方式包括木頭、金屬、石材、磚、漆器、泥塑等,共有行、立、坐、臥四種姿勢,分別代表佛陀傳道、庇護眾生、冥思和到達涅盤。佛像的手勢也有降魔、禪定、憐憫、無畏、說法等含意。簡單說明一下:傳說佛陀在菩提樹下即將悟道時,魔王想出各種方法干擾,幻化出洪水、猛獸和種種誘惑,佛陀都不為所動,只以右手輕觸地表,因此這代表佛陀戰勝魔王而得道,是最常見的佛像手勢;雙手平放、相疊在盤腿上,則代表佛陀冥思、禪定的手勢;一手捂在胸口,代表憐憫眾生的手勢;伸出手,手掌對外,代表保護追隨者,讓大家免於恐懼的手勢;食指和拇指合併成圓圈,像現代人說OK的樣子,代表佛陀正在揭示佛法的手勢。 

蒲甘地區考古部門多年來將古蹟一一編號,統計結果發現共有2230座佛塔、寺廟、僧院保存下來,另外還有892座已經傾倒成堆,遺址總數是3122座。不過這和蒲甘王朝時期的數量仍有相當差距。因為歷史上伊洛瓦底江多次氾濫而河道改變,可能沖刷掉數百座遺址,加上這裡大約每200年一次的大地震週期,更是摧毀無數的建築。根據記載,蒲甘在1390、1590、1775年都經歷過大地震洗禮,最近一次則發生在1975年7月。

 burma bagan 35   

burma bagan 8 

burma bagan 8a 

burma bagan 10 

burma bagan 16  

burma bagan 34  

burma bagan 3 

burma bagan 4  

蒲甘王朝在阿奴律陀王在位的三十多年時間,是最強盛的時期,後繼者再也沒有人能夠超越他的成就。不過由於沒有外敵入侵,國勢並未迅速消退,一直到西元1287年時,蒙古人入侵後,才結束蒲甘王朝歷史。考古學家認為,蒲甘王朝早在蒙古人來臨前就已經沒落。原因是信仰太過虔誠,貴族和民間捐贈給寺廟的財產越來越多,這些捐贈全都免稅,國家的財政因而失衡。在蒙古大軍抵達前,久未逢大敵的蒲甘民眾害怕的紛紛棄城而去,讓蒙古人不費吹灰之力就進佔蒲甘城。

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裡曾經記載緬族與蒙古人的戰爭,據說緬族曾以2000頭大象為主力攻擊蒙古人,每頭大象身上都背著樓寨,裡面各容納十多位士兵。蒙古人以樹林為屏障,對著象群射箭,結果象群大亂,有些轉向衝撞緬族後方的軍隊,有些跑到樹林裡,把背上的樓寨都撞壞了,緬族因而大敗。

實際上,馬可波羅在西元1298年,蒙古人入侵蒲甘約10年後才來到蒲甘。關於戰事只是聽聞,但他親見蒲甘佛塔時描述道:「蒲甘國王建造的石塔外層,裹著手指厚的黃金或白銀,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遠遠就可以看見,石塔就像完全由黃金和白銀打造而成,是世界上最壯麗的景象之一。」顯示蒙古人雖然造成蒲甘政權滅亡,但是並沒有禁絕當地的宗教信仰,蒲甘可能仍維持著宗教和文化中心的地位一段時間,後來才逐漸成為人煙稀少、盜匪橫行的區域。

緬甸是我最喜歡的東南亞國家,因為全國篤信佛教,民風淳樸,加上對外鎖國多年,傳統文化因而保存得特別好。像蒲甘這樣的地方絕不適合跟著旅行團,來這裡最好能住上幾天:早上可以在伊洛瓦底江江畔用餐,看江水悠悠;然後租輛腳踏車探訪各處遺跡,尋找那些斑駁的壁畫,偶而被蝙蝠驚嚇;傍晚就選座佛塔,登高吹著涼風看夕陽,點數千百塔、寺拉長的身影。還有,旅遊書裡可能沒介紹蒲甘田地裡隨處散落著零碎的樹木化石,別貪心,挑一塊帶回家是很好的紀念品。

burma bagan 25 

burma bagan 28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