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頂古圳包括坪頂舊圳、新圳、登峰圳三條清代和日據時代開鑿的灌溉水渠,可以一路沿圳道走,是處相當特別的健行路徑。
我從至善路底“小18”位於聖人瀑布附近的終點站出發,沿內雙溪旁馬路向上爬,到達田尾仔橋過溪才正式進入“坪頂古圳步道”的登山石階。
一路向上直到看見登峰圳便可以開始沿著水圳前行,這裡山群遮擋住台北市區樓房,只有101探出頭來,果然夠高。
登峰圳開鑿於日據明治42年(1909),水圳總長約7公里,是三條古圳中最年輕的一條。
請注意 “坪頂古圳步道”全程都是一米多寬的石砌步道,會與三條古圳垂直交錯,只有一小段路與坪頂舊圳平行。因此許多登山客捨棄“坪頂古圳步道”改跟隨水圳前行,由於圳溝旁路基狹窄,邊坡陡峭,有些地方連兩人錯身都不容易,行走時一定要小心,若是下雨或雨後路滑就別來嘗試。此外還要注意的是此地屬於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生態環境良好,兩三小時路程我就遇到三次蛇,也看見虎頭蜂,雖屬簡易健行,仍要保持警覺(生物觀察下篇再說)。
登峰圳途中會與內雙溪支流交會,也藉此引入溪水補充水渠水位。
登峰圳繞一大圈後又接上“坪頂古圳步道”,此時改走步道上行一小段便會看到坪頂新圳和跨圳的小石橋。不妨先順流走一小段,看水渠進入的山洞再折返,改逆流健行到新圳於內雙溪支流的取水口。
坪頂新圳開鑿於清道光29年(1849年),總長約4公里,開鑿山洞約300米。
坪頂新圳上游與溪流交會處的取水口處是段矮壩,壩後有對老夫婦正在泡腳消暑,好優閒的時光。
後面要接上舊圳的小徑比較不清楚,要先過溪穿過竹林上行數十米再過溪上坡。通常這裡會有一些走舊圳過來玩水的的人,可以詢問方向。
坪頂舊圳修築於清道光15年(1835年),總長約3公里,開鑿山洞約60米。這三條古圳的海拔位置一條高過一條,舊圳可能因為取水口最上游,又有山洞阻擋遊客趟訪,水質較少汙染,因此沿崖壁接有許多水管,看來附近仍有居民拿它當民生用水。
舊圳模樣很容易感受到要比另兩條水圳古老,走著走著最後又接上石砌平坦的 “坪頂古圳步道”,目送舊圳再度進入山洞後,三條古圳的健行之旅便結束了。
走到這頭可以進入社區改搭“小19”公車下山,或是從清風亭轉大崎頭步道再走回至善路搭“小18”。我選擇後者,一路石階路下行,前半段除了竹林沒什麼風景好看,但不見行人便勝於幽靜。
山中突然出現幾戶人家,開闢出一片梯田,景色豁然開朗可以望見青山嫵媚,至善路就在不遠的前方。花小半天時間山中繞上一大圈,全程不必走回頭路,挺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