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obudur 2  

印尼是當今世界上回教徒最多的國家,但爪哇島上卻曾出現過佛教與印度教興盛的國度。 

釋迦牟尼在西元前五、六世紀間創立佛教後,佛教的國際化除了歸功西元前三世紀時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力推廣外,貿易商人對於佛教的傳播也有很大貢獻。佛教往北由中亞經絲路,大約在西元一世紀時傳入中國;往南則透過海路,可能在西元四、五世紀時傳到爪哇。

爪哇島早期歷史的文字記載很少,佛教在這裡到底是如何興盛起來,沒有人可以解答。我們只知道,西元八、九世紀間佛教在爪哇島的發展已到達巔峰,因為當時中爪哇的薩連德拉王國開始建造一座史無前例的巨大佛塔「婆羅浮屠」。

Borobudur 1   

Borobudur 3 

Borobudur 5  

婆羅浮屠位在小山丘頂,實際建造時間並不明確,考古學家估計是在西元750到850年間興建完成。婆羅浮屠整體工程共使用6萬立方米的石塊,外觀由六層方形階、三層圓形階和頂端的鐘型佛塔組成,總高度約32公尺,最下方的方形基座每邊長118公尺。據估計,如果使用100個人全年無休,專職運送石塊,都要花上30年時間才能將石塊運送完畢;若加上負責開採石塊、建築施工、雕刻裝飾的工人,參與到這項工程的人員數量真是難以估計。考古學家也因此推測,當時薩連德拉王國的國勢穩固、生產富饒、經濟繁榮,才有足夠人力物資長期推動這樣規模龐大的工程。 

婆羅浮屠曾遭受過火山灰掩蓋而荒蕪,但在歷史上並未完全被人們遺忘。根據14世紀一位爪哇詩人的記載得知,當時仍有人們前來朝聖。18世紀時,當地人把婆羅浮屠所在的山丘當作軍事要塞,對抗西方殖民勢力。當時婆羅浮屠長滿茂密的植物,幾個還看的見鐘形鏤空佛塔,內部的佛陀雕像被描述是關在籠子裡的武士,顯然當時人們已淡忘它的意義。 

西方人在1815年發現婆羅浮屠後,清理及整修工作陸續展開。西元1973年到1983年間,在國際教科文組織協助及印尼政府努力之下,共花費2500萬美金搶救婆羅浮屠,解決古蹟嚴峻的下陷、坍塌問題。大約100萬塊石材被拆除、重新安裝,利用混凝土加強結構,增加排水設施,浮雕石板內層也加上防水滲透處理,讓婆羅浮屠再度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眼前。 

由於缺乏史料記載,婆羅浮屠留下不少謎團。有些透過考古已有答案,有些將永遠懸疑。

考古學家在修復過程中,發現最下層方形階內部還隱藏著浮雕。原來在婆羅浮屠建造過程中,結構估算出現問題,上層堆砌的石料過重,基台出現坍塌問題。當時主事者的野心很大,沒有選擇縮小上層規模來解決,而是加大基座增加承重能力。於是早先完成的浮雕,就全部被加建的部分覆蓋,直到近代修建時才被發現。 

除了隱匿在基座內部的浮雕外,婆羅浮屠在方形階的四層廊道兩邊,總計有十條浮雕帶,如果繞塔而行依序將十條浮雕帶看完,總計要走上大約5公里的路。這些浮雕只是作為裝飾用嗎?研究發現,不但每幅浮雕都有故事,同時也排列順序,閱讀方向要由東方階梯旁開始,順時鐘繞行。隱藏在基座內的浮雕顯示的是人世間的逸樂與煩惱,接下來的方形階的下層大多是佛陀成道前及各世輪迴的故事,上層則是成佛後的景況,對照著凡人、修行、成佛三個階段。最上方的圓形階沒有浮雕,可能代表是最後極樂世界。簡單說,婆羅浮屠設計出從凡世到天堂的過程,當人們一層一層越往上走就越接近神界。 

到底是誰設計的佛塔呢?早期有些考古學家認為1000多年前的爪哇島居民仍過著原始的生活,沒有能力設計並完成這樣的工程,因此提出婆羅浮屠可能是印度人建造的說法。不過後續考古證據顯示,中爪哇當時已經擁有完善的農耕技術及精緻文化,使用銅、鐵器,也有國家組織,外來說的假設才被完全推翻掉。雖然現在考古學家全都認同婆羅浮屠是爪哇本土文化與佛教文化融合的作品,但究竟有沒有外來建築師參與設計,就無法確定了。不過,婆羅浮屠在長期建造過程中,因工程難度曾經過數次設計變更,因此參與的建築師應該不只一位。 

婆羅浮屠共有504尊佛像,其中432尊位在方形階的佛龕中,72尊位在圓形階的鐘形鏤空佛塔中,仔細觀察這些佛像各有不同的手印。比如說,在東面是代表戰勝惡魔的手印,南面是代表憫恤眾生的手印,西面是代表正在禪思中的手印,北面是代表無畏的手印。在圓形階佛塔中的72尊佛像,則是代表說法的手印。此外,在最頂端的大佛塔內部的兩室,考古學家也找到一尊未完工的佛像,當地傳說,塔裡面原本放置黃金佛像,最早發現的荷蘭人將黃金佛像偷走,替換成一尊破石像。但有學者認為,這尊未完工的石像代表著未來佛,由於未來佛尚未降臨,無法知道祂的形象,因此才用未完成的雕像來表達。 

婆羅浮屠是一座立體的曼荼羅嗎?曼荼羅是一種由圓圈、方形等線條組成的圖案,代表宇宙的縮影,也用來協助修行者集中精神,在古印度就已經出現,並非佛教所獨有。西元7世紀時,佛教密教支派興起,他們注重儀式,也相信符咒、法術,曼荼羅的功能受到重視,從原本簡易的線條發展成更繁複的圖樣,有時加上許多佛像。我們若能從正上方觀看婆羅浮屠,整棟建築就變成一幅平面的曼荼羅。有人認為:婆羅浮屠興建時正是密教開始興盛的時期,因此受密教觀念影響很大,建築設計其實就是一座立體曼荼羅。 

我們不只不知道婆羅浮屠花多少時間才完成?是由誰所設計?也不知道婆羅浮屠是否開放給所有民眾參拜?有人認為如果建造婆羅浮屠是為了宣廣佛教教義,普渡眾生,那麼應該每個人都可以上到最上層佛塔。也有人認為圓階的部分用來與神靈接觸,是舉行特殊祭典的場所,只有國王和貴族才能進入。但如果有祭典,又會是什麼模樣呢?婆羅浮屠六個方階和三個圓階的設計,隱含的是佛教觀念,還是反應當時爪哇的傳統信仰?婆羅浮屠究竟是單純的佛塔,還是好大喜功的國王想作為陵寢使用?是代表佛教宇宙中心的須彌山,還是密宗巨大的立體曼荼羅?鏤空佛塔的鏤空部分為何要有方形和菱形的差別,只是單純裝飾,還是別有涵義?婆羅浮屠原本是有上漆的,它色彩斑斕時又是甚麼模樣呢?

Borobudur 4 

Borobudur 6 

Borobudur 7 

Borobudur 8   

在崇尚佛教的薩連德拉王國建造婆羅浮屠期間,相鄰的桑加亞王國信仰的卻是印度教,兩個王國分別統治中爪哇的南、北部。西元10世紀時,兩王國突然衰敗,爪哇島上的政經、文化重心由中部轉移到東部。這個結果究竟是因為火山爆發造成?過度興建神廟耗盡人力、財力?還是因為內部叛亂或外敵入侵?由於缺乏文字記載,又是一堆的問號。我們對桑加亞王國的認識,只能從普蘭巴南地區留下的許多印度教神廟建築中看出,這裡也曾經是一個富裕又具有高度工藝技術的國度。

在普蘭巴南地區眾多廟宇中,最重要的一座就稱為普蘭巴南神廟。這是爪哇島上最大的印度教寺廟,曾有三層外牆圍繞,由外到內的單邊長分別是390公尺、220公尺、110公尺。在第二層到內層圍牆間曾有排成四列共224座的小神廟,可能由一般信徒的捐贈。最內層圍牆內的16座神廟,包括分別奉祀印大梵天、濕婆神和毘濕奴神的三座主神廟,則是由王室奉獻。普蘭巴南神廟興建的時間比婆羅浮屠晚了大約50年,有學者推測,當時統治者是為了彰顯印度教王國的功績,想和佛教的婆羅浮屠一較長短,才會大費周章的興建神廟。

Prambanan 3  

Prambanan 1 

Prambanan 4 

Prambanan 5 

Prambanan 6 

Prambanan 7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