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主要看一道彩虹橋,黃村主要看一座百柱宗祠。
清華是婺源北線最熱鬧的城鎮,沒留下幾棟老建築,幸好還有座廊橋可拿來當收票景點。
彩虹橋始建於南宋,乾隆年間重修,共4墩5孔,上為杉木結構,橋寬3米出頭,總長140米,曾是古時南北交通必經要道 。橋上有廟櫃祀奉大禹,兩側楹聯為李白詩句「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橫批「長虹臥波」,可惜都不是原物。
雖然彩虹橋和鎮裡人車喧嘩的大街相距僅約百米之遙,卻有另一番天地,從橋上眺望青山綠水,依稀仍是昔日美麗風光。
橋畔山丘上的彩雲寺說是徽派建築的寺廟,看來是新修,不看也罷。
黃村背山面河,一座很典型的婺源村莊,進村子兜兜轉轉,並沒甚麼特殊的地方。即使如此,河中木橋和白牆黑瓦倒影依舊好看。
一般到黃村為的是看“經義堂”,或更響亮的名聲“百柱宗祠”。祠堂建於明末清初,規模方正,有前院、門樓、享堂、後寢等部分。據說享堂的“月臺”和寢堂的“石重門”屬明清過渡期間的徽派祠堂型式,為存世孤例。至於到底是99或100根柱子就沒去數它。這裡少有遊客,看一地潮濕破碎的金磚,感覺有點陰森。
經義堂也有鳥不築巢、蜘蛛不結網的特點。但因為在其他地方已見過幾次,並不覺得稀奇。何況一座小村能造出這麼豪華的大祠堂本已是怪事一樁,門樓木雕尤其氣派。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