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雖然是歷史文化名城,但經過現代化歷程,別說遙遠的秦、漢年代,連明、清的身影幾乎都找不出什麼痕跡,古城只剩下記憶。
看三張在博物館中翻拍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漢中照片,再對比三張從我旅館高樓房間拍的今日漢中,百年時光已是滄海桑田。
「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落日胡塵未斷,西風塞馬空肥。」
這是辛棄疾送別友人前往漢中就任知府時寫得一首詞的上半阙。漢中舊城除了上篇介紹的漢王劉邦行宮遺址“古漢台”外,另兩處和劉邦有關的漢代遺址分別為飲馬池和拜將壇。
飲馬池顧名思義是劉邦駐紮軍隊兵馬飲水處,現就一口池子,沒太多東西好看。
拜將壇則是劉邦為拜韓信為大將軍舉辦儀式的壇場,和古漢台一樣只剩下夯土台基,重修後自然看不到裡頭夯土,只見上頭立著碩大無朋的韓信像。拜將壇雖已經失去可供緬懷的古意,但裡頭仿古建物裡有漢中歷史文物展出,我本打算買票參觀,但到時發現只剩半小時要關門,只好放棄,門外拍張照片了事。
時光漫漫,既然兩千年前的漢代遺跡不給力,那就找看看有沒有其他年輕一點的古蹟參觀。查查就近的漢中市文保單位,結果位在小學校內的漢中東塔(始建於南宋)因為長得高還能從外頭窺見,藏在居民小區的城隍廟琉璃照壁和藏在市政府辦公樓間的文廟大成殿,就都不得其門而入。
路過蓮花池公園猜想或許也是從前大宅花園改建,找到說明牌果然原為明朝瑞王府後花園遺址,可惜除了池中山石,能看到就只是仿古,古蹟身分廢到不能再廢。我來之前完全沒想到漢中的歷史古蹟留存這麼少,還挺失望。
再找看看老街巷,從古漢台到飲馬池經過的丁字街和相交的中山街部分路段已被指定為歷史文化街區保存,大概是舊城的最後一塊留存。
又找去南關一帶的南關正街,從前出南關就可以到漢水的碼頭,應該有過它車水馬龍的年代。如今南關正街一半已被開發商推倒改建為仿古商業街區,關樓也是新建,生意冷冷清清。另外半段仍有上世紀不同年代建築雜陳,被視為棚戶區,或許很快也會被改建吧。
有天晚上到前進路的星辰夜市找東西吃(據說是舊城裡最熱鬧的夜市),裏頭有名的張明富麵皮當然要試試。漢中的麵皮可以熱着吃、涼着吃,也可以乾吃或湯吃。面皮是用米漿蒸出來再切條,口感約同台灣的粿仔、粄條,好不好吃重點在調料。
我對漢中的古蹟還沒死心,後來又跑去舊城外不遠處的萬壽寺看看,結果仍是浪費時間,全是新建,且細看施工粗糙,還搞的有點雜亂,雖然恢復宗教信仰,但缺乏正統佛寺的氣息,遊客就不必來了,速速逃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