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終就只是遊客,蘇州來過再多次,總還是能找出一兩處沒去過的景點逛逛,這回就尋來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看猴子。
上方山海拔不足百米,爬起來很輕鬆,是蘇州人春天賞櫻花,平日來看野生獼猴的地方。此外也留有幾處歷史古蹟,其中三座寺廟恢復信仰,一些老人家喜歡來拜拜,香火挺旺,感覺是當地遊客多於外地遊客的景點。
有了地鐵真是方便許多,搭地鐵來走一小段路就找到大門買票進入景區,先看就近的治平寺遺址。寺廟始建於南北朝時期,舊名楞伽寺,北宋才改稱治平寺,清乾隆皇南巡曾在此建造行宮,不過現在只剩下古井和院中的300歲的大銀杏樹見證時光悠悠,其他建築都是近年重建。
石佛寺始建於南宋淳祐年間,石洞裡供奉一尊石觀音,因被披上粉紅色外袍只露出臉,分不大出是古物還是新刻,雖有查到網上資訊說是文革期間明代的石觀音被砸成三段,或許被復原了,無法確定。石觀音洞建有兩層閣樓,上二樓要經過一旁的茶磨山房走進去。乾隆曾在茶摩山房休息時眺望石湖漁民捕魚留下《觀打魚歌》詩一首。
茶摩山房因位在山腳,現外邊行道樹長太高,已經看不見湖景。但從這裡開始爬山,登高不遠就有座望湖樓可以眺望石湖風光。
山間小徑現被稱為乾隆御道,一路石階、石板路可以走到最高處的楞伽塔院,中途會經過莫名的巨大金色彌勒佛,自是現代產物。
過彌勒佛後開始有猴子出沒,雖然沿途有告示請遊客不要餵食野生獼猴,但顯然作用不大,總見有人拿出食物逗猴子,準備充分的會帶著蘿蔔、水果、花生等,還比較健康一點,有的人直接用糖果、餅乾就很不可取。總之這裡猴子已經不會怕人,讓我想起高雄的柴山。
這隻最痞,找一個舒適的位子,百無聊賴自己肚皮摸著摸著就興奮起來。
爬到山頂留有一座北宋時期(978年)建造的楞伽塔,七級八面高約28公尺,後代雖曾多次重修,但大抵保留舊貌。在這裡可以眺望來時路的綠色山陵和金色大佛,也可以俯瞰山下的蘇州市植物園和石湖。本來也想順道參觀植物園,不過整修中,沒開放(2023年)。
下山改走沿山腳的步道,經過竹林、梅花林、櫻花林和一些花壇,驀然回首楞伽塔好像很遠,其實沒幾分鐘路,就是座小山,秋天踏踏青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