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塹中元城隍祭在城隍遶境賑孤的農曆7月15日當天,通常會有近百座宮廟陣頭共同參與盛會,第一次看,熱鬧超乎預期,喜歡拍攝廟會活動的人應該都能找到幾幅難忘的畫面。
早一步在東寧宮等候城隍遶境隊伍抵達時,剛好遇見草屯惠德宮神轎參禮,隨後有新竹鴻福館的蜈蚣鼓陣、三重武聯堂的電音三太子辣妹花車、草屯峰之藝龍獅團的舞龍舞獅、新竹聯豐龍獅戰鼓團的廣東獅踩樁。我從去年10月下旬東港王船祭才開始拍攝台灣廟會活動,因本身沒有宗教信仰,參與這些廟會就像踏入另一個時空,發覺原來台灣民間藝陣團體還這麼興盛。
官方的遶境路線看不大懂,城隍爺和陣頭路線有所不同,但陣頭指的是新竹城隍爺陣頭還是其他宮廟陣頭呢?不過我知道路線中途的竹蓮寺是新竹香火比較旺盛的一座寺廟,決定吃個冰就前往碰碰運氣。
抵達竹蓮寺時剛好新竹合明軒官將首團出陣表演。先前介紹新莊地藏庵文武大眾爺遶境祭典時已經介紹過官將首的發展源起,這裡不再贅述。官將首從最初增將軍和損將軍(增福鬼王、損祿鬼王)兩位到增加一名增將軍變成三位,後又加入虎爺、白鶴童子(引路童子)變成五位,外加陰陽司官。這回看到的合明軒官將首團雖然只有一位陰陽司官,卻帶著兩組增、損將軍,加上持旗幟和為陰陽司官打傘、搧扇的差役們,隊伍相當壯觀。
喜歡拍這些畫著臉譜的官將首,所以沒在竹蓮寺繼續等看後面還有什麼陣頭,直接抄捷徑趕到官將首團前頭等他們通過。遶境陣頭必須走振興路橋跨越火車軌道,遠望一行陣頭走下橋頭便是一道古今衝突的風景。
合明軒官將首團最前頭是一輛差役踩著的三輪車,除了裝飾宮燈和旗幟,車上載有雜七雜八的用品,包括許多塑膠椅,供官將首途中休息時使用。三輪車之後又一位持旗幟差役,哨角團跟隨在後,接著才是官將首和陰陽司公,只有陰陽司公坐在推車上,最輕鬆,最後則是合明軒供奉的神祇“田都元帥”神轎。
一路跟著合明軒官將首團走,以為他們會繞進內天后宮、天公壇或北極殿拜廟,結果都沒有,所以就不再跟了。這一路拍到他們休息的模樣也挺有趣,不但進便利商店買東西,還會抽菸、吃炸雞。其實從前扮演官將首時言行舉止有諸多禁忌,只是到現代都變寬鬆了。
回城隍廟路上又碰到另一隊休息中的官將首,看旗幟來自澤安社。
我想所有陣頭應該都會到城隍廟設在中山路廣場上的壇場參禮,若想看到最多陣頭應該一直守候在這裡就行。不過這裡也最擁擠,五點過後來已經找不到適合拍照的位置,看宮廟陣頭塞了一路,人員四散休息,我也覺得累了就不想再等,決定提早回台北。
最後再放幾張沿路拍到的陣頭照片,有花車、Q版神將等,不喜歡的是豐原城隍廟轎班怎麼穿日式服裝?還有鋼管音響車,該說它是與時俱進或是嚴重低俗化的現代陣頭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