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完成一項學生時代就好奇想看卻一直沒成行的生態旅程,來茂林觀賞避冬的紫斑蝶。
現代茂林村是日據時期日本人為方便管控原住民,將魯凱族人從偏遠的舊部落“Toladeka”全村遷移過來才形成的新社區。現設有國中、國小,也看到教堂、原住民圖騰和蝴蝶壁畫裝飾,公共交通不怎麼便利,平日應該沒什麼遊客。
每年進入秋冬,台灣中北部大量紫斑蝶會飛來大武山海拔500公尺以下山麓的幾個山谷避冬,等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北返,時間大約自10月開始到隔年3月。現在已知紫斑蝶群聚越冬所形成的紫蝶谷在茂林地區就有將近10處,總數可達數十萬隻。全省若包含高、屏、台東則約有30處紫蝶谷,其中遊客最容易抵達的地點就是茂林村邊的生態公園和賞蝶步道,隨便就能看到千百隻蝴蝶翩翩飛舞的畫面。
一般茂林賞蝶最佳時間落在12月至隔年2月,最好挑有陽光的上午來,蝴蝶活動力最強,若是遇上寒流、陰雨、大風天氣,蝴蝶全都靜止歇息,就沒那麼好看了。
茂林設有一個小小的遊客中心,簡單介紹蝴蝶種類和生命週期。茂林的紫斑蝶有小紫斑蝶、圓翅紫斑蝶、斯氏紫斑蝶、端紫斑蝶四種,我看到的以小紫斑蝶居多。
紫斑蝶數量夠多時,即使闔翅在樹枝、藤蔓上休息、睡覺看起來都挺壯觀。
溪谷裡有一棵樹齡約250歲的老茄冬。
偶而能發現翅膀被標上記號的蝴蝶,ML代表茂林,數字是月分和日期。靠著多年標記追蹤,現在大概能確定紫斑蝶的壽命約6至8個月,每年春天北返時沿途順道尋找寄主植物產卵,然後便結束生命。牠們的下一代從毛毛蟲成長到夏季羽化成蝶後,如何在秋冬重回父母度冬之地仍有許多待解謎團,溫度、風向、地形、太陽方位等可能都有影響。
除了紫斑蝶也有青斑蝶和其他粉蝶穿插,但數量遠遠比不上紫斑蝶。青斑蝶吸蜜時翅膀比較會一開一闔,雖不是蝶谷中的主角,拍起照要比紫斑蝶上鏡許多。
走了一小段步道,看夠蝴蝶後,又回頭經吊橋過溪前往情人谷看瀑布。高屏地區冬天是乾季,雙層瀑布下層接近乾涸,上層也只剩細細水柱,不怎麼好看。很奇怪不過是隔著溪,這裡即使有香澤蘭、高士佛澤蘭這些蜜源植物也看不到什麼蝴蝶,顯然紫斑蝶對微氣候是很敏感的。
途中又遇到一隻不大怕人的白腰鵲鴝。發現這個外來鳥種在中南部已經從都會公園到低海拔山區開枝散葉廣泛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