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cf1.JPG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由一個都市弱勢群體聚集的邊緣社區演化而來,原本大多都是違建,狹窄彎曲的巷道和高低錯落的房舍現在被劃為歷史聚落保護,看似複雜的空間拼貼與解構其實只是人們面對生存所激發出的解決方案。

寶藏巖聚落位在新店溪畔的小觀音山南側,和台北自來水園區相連在一塊。寺廟寶藏巖觀音亭有說是由閩南移民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約17世紀後期,實際日期已無可考。日據時代寶藏巖曾申請加入日本佛教淨土宗,後又轉為曹洞宗,一度興盛,可惜光復後經重建已經失去大部分古蹟意義。

Taipei cf2.JPG

Taipei cf3.JPG

Taipei cf4.JPG

Taipei cf5.JPG

Taipei cf6.JPG

 

寶藏巖在日據時代就設有高炮部隊和軍事設施,光復後仍屬台北北區司令部的軍事要地,本來除了寺廟和一些軍事設施外並沒幾戶人家,1960年代之後軍方默許一些退役外省士官兵在此建屋居住,遷入居民逐漸增加,到1980年代已經擴增到約200戶人家,除了一些軍人官舍,大部分都是違建,會住到這裡的人收入大多不高,屬於社會中相對弱勢族群,包括有些原住民和到台北討生活的外地人,說難聽點其實就是台北市區邊緣的一個小貧民窟。

台北從前本來有好多個違建聚落,只是隨經濟進步陸續改建已經消失,寶藏巖聚落因沿山而建又背對城市,大概土地相對缺乏利用價值拆遷才被排到最後。上世紀末當台北市政府計畫開始拆遷時,或許也有點物以稀為貴的因素,寶藏巖的抗爭終於贏得社會關注,多年折衝後,終於在2011年5月公告為文化資產(臨水區違建已拆除,留下山坡區。)。

Taipei cg1.JPG

Taipei cg2.JPG

Taipei cg3.JPG

Taipei cg4.JPG

Taipei cg5.JPG

Taipei cg6.JPG

Taipei cg7.JPG

Taipei cg8.JPG

Taipei cg9.JPG

 

2006年「寶藏巖行動藝術村」活動展開,台北市政府開放一些已搬遷安置的空屋提供藝術家進駐創作,寶藏巖正式注入藝文新生命,成為台北又一處重要的人文景觀。寶藏巖從違建聚落蛻變成為藝術村自有其因緣際會,現社區也有部分原來的居民居住,這樣的案例其實離開台北大概不容易複製成功。

Taipei ci1.JPG

Taipei ci2.JPG

Taipei ci3.JPG

Taipei ci4.JPG

Taipei ci5.JPG

Taipei ci6.JPG

Taipei ci7.JPG

Taipei ci8.JPG

Taipei ci9.JPG

Taipei ci10.JPG

 

寶藏巖的藝術氛圍和草根性要比華山1914和松山文創濃重許多,雖然也出現幾家小店,但還不商業。希望這裡能定期舉辦活動和展出,保有藝術活力,永續存活下去。

上次逛自來水園區看到山上有個單向旋轉門可以直接進入寶藏巖,所以來自來水園區的人不妨也順便逛寶藏巖。若是直接來寶藏巖也可以順道逛去河濱公園,公館這一帶加上吃吃喝喝的地方真的還蠻好消磨時間。

Taipei ch1.JPG

Taipei ch2.JPG

Taipei ch3.JPG

Taipei ch4.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