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qiao a1.JPG

大台北地區要欣賞傳統民居,板橋林本源園邸是第一選擇,雕梁畫棟的祖屋之外還自帶古典園林,奢華不在話下,富貴氣不是蘆洲李宅可比擬。

板橋林家先祖林應寅是福建漳州龍溪人,清乾隆43年(1778年)渡海來台在新莊從事教職,教書六、七年後又回去大陸,並未在台落地生根。林應寅居台期間,方年16的次子林平侯於乾隆47年(1782年)前來探訪,在米商那裡找到份工作,因頗有生意頭腦,得老闆資助自行創業,買賣稻米賺錢後又涉足臺灣鹽務,迅速累積更多財富,40歲時衣錦還鄉,在大陸捐官當上幾年柳州知府,終究懷念起台灣水土,嘉慶21年(1816年)辭官返台定居,成為林家根落台灣的第一代。

林平侯(1766~1844年)返台時因北部彰泉械鬥動亂嚴重,便遷往桃園大溪興建居所,可惜現已無存,道光27年(1847年)林家為方便管理台北佃租,才在板橋興建租館“弼益館”,也同樣無存。他的五個兒子以林國華和林國芳發展最好,兩人於咸豐元年(1851年)在弼益館旁建起三落大厝,咸豐3年落成,即係現存的林本源宅邸,“本源”不是人名,而是這兩兄弟的商號“本記”和“源記”(林平侯分給五兄弟的商號分別以飲、水、本、思、源為名)。

林本源園邸的三落大厝現仍屬「祭祀公業林本源」所有,林家人會定期回來祭祖,有專人管理,必須跟隨導覽才能入內參觀,且只能在屋外拍照,進建築便不允許攝影。因林家有官銜,大門懸掛著「光祿第」牌匾,只看建築外觀,便有讓人目不暇給的石雕、木雕、磚雕、彩繪、剪黏、泥塑各種裝飾。特別注意到樑上螃蟹,又是取科甲功名吉祥寓意,一隻螯夾著筆還好理解,另一隻螯夾的是什麼東西呢?我比較俗,直接想是銀鈿了,古人老想著升官發財,今人何嘗不是,時代在變,人性沒變。

Banqiao a2.JPG

Banqiao a3.JPG

Banqiao a4.JPG

Banqiao a5.JPG

Banqiao a6.JPG

Banqiao a7.JPG

Banqiao a8.JPG

Banqiao a9.JPG

Banqiao a10.JPG

 

林本源園邸的園林部分興建歷程缺乏文字紀錄,學者考證大約在三落大厝落成後便有了築園念頭,大厝後方作為藏書與讀書處的汲古書屋、方鑑齋是最早完成的部分,爾後續有修築,但全園規模要到光緒14年(1888年)在第三代林國華之子林維源主持下,全面規整、修葺、串連後(有說參考了蘇州留園),才終於在光緒19年(1893年)落成。主要設計者何人?總共花了多少銀兩?都沒有明確資料。

林維源(1840~1905年)的生平也很有意思,他除任官職協助台灣巡撫劉銘傳撫墾、清賦事務,光緒16年(1890年)晉封「太僕寺卿」極盡榮耀之外,經商方面同樣一把罩,房地產、茶葉、樟腦、航運都賺大錢,板橋林家在他統領之下財富達到鼎盛,坐實台灣第一大富豪地位。

林維源在興建園林之前,先在三落大厝旁又建了新屋五落大厝,所以當時遊園要從五落大厝招待賓客的附屬建築「白花廳」進來。很可惜五落大厝在民國70年(1981年)已拆除改建樓房,據說這是林家後人同意捐出林家花園給政府的交換條件。當時還沒有古蹟容積移轉辦法,在龐大土地開發利益下單靠專家學者意見和輿論力量本就很難留下歸屬私產的古蹟。

林家花園落成兩年後,光緒21年4月(1895年)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林維源不想接受日本人統治便遷居福建廈門鼓浪嶼,直到過世都不曾返台。背後原因當然也包括當時清廷下令駐台官兵撤回大陸,林維源官職在身不好抗命,同時也要考慮日本人統治後的政治折衝,全面算計仍是為最大範圍保護家族的財產和安全。

林維源過世後,次子林爾嘉(1875~1951年)於民國二年(1913年)也在鼓浪嶼打造了一座園林“菽莊花園”,現都介紹說是為寄托對板橋林家花園的思念,不知有幾分真情,因為他是六歲才過繼給林維源的養子(原為清代將領陳勝元五子陳宗美的嫡生長子),林家花園開園後同樣也只經歷兩年就隨父親遷居廈門。我在廈門旅行時參觀過菽莊花園,已是鼓浪嶼的知名景點,但台灣好像少有人知道。清末民初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技巧已然沒落,菽莊花園出奇之處在借景海景,其餘的亭閣假山就只是一般,整體布局或許還比不上林家花園

放幾張菽莊花園看看:

xiamen a2.JPG

xiamen a4.JPG

xiamen a8.JPG

xiamen a3.JPG

 

林家花園的掇山、理水、奇石、名木、詩畫意境雖然都不能跟蘇州園林相比,卻是台灣現存唯一具規模的清代私家園林,看點不少。

由於林維源與清代大臣盛宣懷有往來,板橋林家花園據說是林維源作客盛宣懷蘇州的「留園」後,才動念全面整建。林家花園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留園的部分應該是它豐富花窗形式,但中國古典園林本就有許多共通元素,從園林整體布局來看其實並不會讓人覺得抄襲或複製了留園模樣,頂多是某個小角落有幾分相,在其他園林也能找到。

Banqiao b2.JPG

Banqiao b3.JPG

Banqiao b4.JPG

Banqiao b5.JPG

Banqiao b6.JPG

 

林家花園一些特別的或有趣的小地方,簡單介紹一下:

鳥亭、猴洞(現鐵欄爬滿樹根)從前圈養孔雀和猿猴,孔雀象徵鳳凰,鳳與猴諧音就成“封侯”。

Banqiao c1.JPG

Banqiao c2.JPG

 

汲古書屋前獨特的卷棚式涼亭“四柱軒”,因為看起來比較高挑,屋頂又像棺材,帶有升官發財的寓意。

Banqiao c6.JPG

 

汲古書屋右前方咕咾石築成的螺旋式「土臺」上有石倚、石桌,制式奇特,位置剛好又在三落大厝右後方,直覺帶有風水功能。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或許是用補三落大厝的靠山。

Banqiao c5.JPG

 

敬字亭是榕蔭池畔的一座焚紙爐,除了表達古人對字紙的敬重,六角三層的文筆塔可能也有風水意義。

Banqiao c3.JPG

 

方鑑齋裡的水上亭閣也作為戲台使用,水有攏音效果,夜裡掌燈隔水觀戲,起舞弄清影,又多出幾分情調。

Banqiao d5.JPG

 

“橫虹臥月”橋面如虹、門洞如月,高大陸橋將花園分成兩個區域,有「障景」效果,橋內營造像山洞般的通道,兩端各通往觀稼樓和鳥亭、猴洞,柳暗花明。若站到橋上,四面好風,視野開闊,和橋內通道又成強烈對比。

Banqiao c4.JPG

 

“月波水榭”是座適合觀魚賞月的水上亭閣,許多園林會做成舟型,林家花園卻是雙菱形模樣,一旁還有假山可以登上屋頂平台。

Banqiao d3a.JPG

Banqiao d3.JPG

 

水邊壓扁成平行四邊形的亭子,通常是尺度空間不足時的造景手法,只適合當端景,內部空間並不舒適。

Banqiao d4.JPG

Banqiao d6.JPG

 

 

榕蔭大池是林家花園最大水域,池邊大片假山頗具“特色”,因台灣並沒有大陸掇山常使用的太湖石、黃石,便變通方式做出相對“平面”的假山背景,若以園林應是自然山水縮影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假山在審美上就不合格了。同樣的,榕蔭大池幾座橋梁、假山山洞和池岸處理也都相對呆板,若有去過蘇州園林的人應該都能體會。

當然,拿林家花園和蘇州園林來比較並不公平,林家花園在日據時期後期已漸頹圮,國民黨撤退來台後,更遭民眾佔據,住進上千人口,可以想見1980年代整個拆遷和重修過程有多艱辛,且因考證與工藝匱乏,修出一些假古蹟也不讓人意外。台灣作為滿清邊陲地區,能出現並留下這樣一座古典園林需要多少因緣際會,還是要珍惜。

Banqiao d2.JPG

Banqiao d1.JPG

 

每座園林都可以寫上一本書,Blog文章只是簡單帶過,最後再挑園裡兩座主要建築介紹一下。

林家花園裡最高大、精美的建築要屬來青閣,主要用來招待來訪貴賓,相傳劉銘傳、劉永福及後來日本總督都曾下榻過,不過現在二樓並不開放參觀,不知道登樓是否還能眺望到大屯山、觀音山。來青閣一樓大廳天花有四隻蝙蝠環繞白鶴追日裝飾,象徵天官賜福(四蝠),樑上留有精美的擂金畫,金色都來自金箔磨成的金粉,值得細看。

大廳對聯「積善有餘慶,看今日仁周晉豫,寵錫絲綸,定卜畫堂開綠野。人生惟行樂,且偷閑嘯傲煙霞,平章風月,靜憑曲檻數青山。」,上聯題跋「時輔仁弟大人富而好禮,義必勇為,側聞晉豫奇荒,義粟仁漿,遠周兩省。楓宸賜命,萱堂蒙庥,可謂能貽令名矣。」,下聯題跋「暇日抒其胸中邱壑,結構園亭,怡情花鳥,誠翩翩濁世佳公子也,爰書數語,以紀其實。戊寅冬月,養齋莊正。」。既讚美林維源捐錢震災義舉,又吹捧他是濁世佳公子,唉,當有錢人真好。

書寫者莊正和林維源曾在大觀義學合辦「大觀書社」,招文人雅士定期品評詩文,為了平和彰泉械鬥多年的歷史仇恨,林維源不嫌莊正窮,還把自己妹妹許配給他(林家是漳州人,莊正是泉洲人。大觀義學仍在林家花園一旁,可以順道參觀。)。

Banqiao e1.JPG

Banqiao e2.JPG

Banqiao e3.JPG

Banqiao e4.JPG

Banqiao e5.JPG

 

定靜堂是林家花園裡一座四合院建築,前後進之間有亭廊相連,從前舉辦盛宴會時,擺設酒席可容納百餘人。相較來青閣,定靜堂裝飾並不花俏,裡外都顯得古樸,像一般宅邸,而不像是園林建築,拍兩張原汁原味的磚雕和灰泥雕塑

Banqiao f1.JPG

Banqiao f2.JPG

Banqiao f3.JPG

Banqiao f4.JPG

Banqiao f5.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