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園因園主姓胡,也稱為胡家花園,是2016年才修復完成的南京新景點。愚園隔鳴羊街後方留有一片尚未整建(2023年)的歷史街區,就是俗稱“老門西”的城南老區一個區塊。
愚園所在據說最早為明中山王徐達後裔魏國公徐俌的別業“西園”,數度易主後至清嘉慶年間已破敗荒廢,被同治十三年(1874年)辭官回南京的富商胡恩燮買下,打算重新築園用以奉養老母。愚園自清光緒二年(1876年)動工,光緒四年(1878年)園成,設36景,是晚清南京最有名的私家園林。
民國初期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國重修遭革命戰火波及的愚園,擴建增設34景形成愚園70景,可惜對日抗戰期間園林再次遭毀,後又歷經解放和文化大革命紛亂,終淪為胡拆亂蓋的大雜院,有些山石也被移往其他公園再利用,只留下大水池和部分遺跡。
今日所見愚園主要是根據一些老照片和繪圖模擬重建,考證花了心思,整體建築布局還原度很高,只是園林部分究竟能恢復幾分神采、意境就不好說了,因為不僅古樹、名木、奇石難以複製,許多巧思與細節也無法從前人水墨畫作上分辨出來。
愚園大致可以分為宅邸、內園、外園三個部分。占地最大的外園以大池“愚湖”為核心,湖畔配置高低起伏的山丘並點綴有亭閣。
住宅主體兩進兩路。大陸重建古建築和室內陳設已經很有心得,不過不失,只是缺乏歲月沉積的傳統屋舍少了靈魂,看多沒啥感覺,就喜歡小院中那棵努力拔高爭光的枇杷樹。
小巧的內園以太湖石假山群為主景,曾為愚園贏得“金陵獅子林”美名。不過假山是園林很難復原的部分,一方面因為現代工匠已不具備傳統疊石技巧,太過依賴混擬土,再則也因為太湖石歷經千年採集,早已枯竭,好的石料只能從這座園子移到另一座園子,流失難再尋,傳統假山一旦遭拆除幾乎就註定難以恢復原貌。
內園看到最特別的是一道迴廊漏窗“蘭花牆”,像白紙上留下的簡單幾筆水墨花草。
南京老城南原留有大片傳統歷史街區,可惜秦淮河、夫子廟一帶因為太有名,早早就被修成仿古旅遊景點,而位在中華門東側的“老門東”因為鄰近秦淮河景區,也難逃仿古新生命運,2013年改建開放後現在熱鬧滾滾,幾乎每家小吃都要排隊。現在仿古魔手接著伸到中華門西側的“老門西”街塊,靠城牆一側正大拆大建,愚園外沿鳴羊街則已先行整改完成,正在招商中(2003年)。
走進街區內還未改建的縱橫街巷就進到另一個世界,估計這樣庶民生活景象幾年後再來應該就見不到了。真希望當局能有點眼光參考早期蘇州平江路歷史街區改造模式,只拆除不該存在的加建物,盡力改善老屋居住條件,而不要因為拆除改建假古蹟和仿古建築比較容易,也更好做商業規劃,就繼續採取粗暴的拆、建模式改造歷史街區。感覺應該挺難,因為老門東改建後商業很成功,誰還考慮文化層面的東西,等隔幾年有機會再回來看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