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llapuram a1.JPG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或譯坦米爾納杜)盤據印度東南角,面積接近台灣四倍,是個相當大的省分。馬馬拉普蘭則是興盛於7 8世紀帕拉瓦王朝(Pallava Dynasty)的港口城市和宗教、文化中心,從前介紹過這裡的石窟寺,這篇看看其他風光。

 

距今3500年前雅利安人由中亞來到印度東北部後,驅趕當地土著民族達羅毗荼人向南遷移。今日泰米爾納德地區的人民,便大多是達羅毗荼人的後裔,所使用的泰米爾語也源自於達羅毗荼語。和雅利安人比較,達羅毗荼人的膚色較黑,鼻子也較為扁塌。雅利安人在西元一世紀前後又逐漸南遷,種姓制度和其他雅利安文化也隨之滲透到南方。泰米爾文化即是達羅毗荼人的土著文化和雅利安文化混合的結果。

 

曾經繁華的馬馬拉普蘭現在只是一座安詳的小漁村,雖然有綿延沙灘,但海水並不是太乾淨,來這裡主要還是看古蹟。

 

馬馬拉普蘭留下的神廟建築有三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利用石塊堆砌的神廟,第二種是從岩壁開鑿出的洞穴神廟,第三種是由完整石塊雕鑿的單石神廟。三種建築各有巧妙。

 

位於海邊的海岸神廟屬於由石塊堆砌而成的神廟。7世紀時這裡只有一座小神龕,到 8世紀才擴建為兩座相鄰的塔寺,用來祭祀濕婆神。馬馬拉普蘭的海岸神廟是南印度最古老的石砌神廟之一,造型和比例優美,對後期印度教廟宇形式有深遠影響。

Mamallapuram a2.JPG

 

Mamallapuram a3.JPG  

 

馬馬拉普蘭最著名的單石神廟是一組利用海岸天然巨石完成的五座神廟和獅子、大象、聖牛等動物,五座神廟分別獻給五位不同神祇,比如仿茅草屋頂的難近母神廟,前方便有祂的獅子座騎守護。這組神廟群曾遭風沙掩埋,18世紀才由英國人考古挖掘出來,所以保存良好。

Mamallapuram a4.JPG

 

Mamallapuram a5.JPG

 

Mamallapuram a6.JPG

 

Mamallapuram a7.JPG

 

Mamallapuram a8.JPG  

 

在另一個地方看到兩座施工尚未過半的單石神廟,只廟頂外型接近完成,可知單石神廟的建造過程是由上而下雕鑿。

Mamallapuram a9.JPG

 

Mamallapuram a10.JPG  

 

馬馬拉普蘭有座與海岸平行的花崗岩小丘,長約1公里,寬約400米,高度只有30米,這裡可以發現15座洞穴神廟,也有零星幾座石砌神廟。小丘的視野很好,不管眺望大海還是平野河流都有美景。丘上的現代燈塔則是小鎮最顯著的地標。(印度最令人難受的是髒和臭,小丘的亂石和小徑充滿野趣,但要隨時小心人畜糞便地雷。)

Mamallapuram b1.JPG

 

Mamallapuram b2.JPG

 

Mamallapuram b3.JPG

 

Mamallapuram b4.JPG

 

Mamallapuram b5.JPG

 

Mamallapuram b6.JPG  

 

洞穴神廟大約長這模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寫的石窟寺介紹,這裡不再贅述。

Mamallapuram c3.JPG

 

Mamallapuram c4.JPG

 

Mamallapuram c5.JPG  

 

小丘除了古蹟也有自然奇觀,這塊看似搖搖欲墜的大石塊其實已經佇立數百萬年時光,當地人稱它為“克里希納的奶油球”。

Mamallapuram c1.JPG

 

Mamallapuram c2.JPG  

 

帕拉瓦王朝從前的宮殿大多是以磚、瓦、木材、茅草為材料,所以無法保留下來,現存古蹟大多是石頭的宗教建築。除了神廟,馬馬拉普蘭還有一面引人注目的7世紀石壁雕刻,石壁長約30米,高約12米,上頭雕有超過100尊神祇、人物、動物形象,規模宏偉,手法自然、寫實,因此擁有“石壁上的詩篇”美名。

Mamallapuram d1.JPG

 

Mamallapuram d2.JPG

 

Mamallapuram d3.JPG

 

Mamallapuram d4.JPG

 

Mamallapuram d5.JPG  

 

關於石壁訴說的故事有兩個版本,其一是“阿尊拿的苦行”:浮雕描繪印度著名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一小段故事,當時兩群同宗兄弟為爭奪王位發生戰爭,其中一方的五位王子為確保勝利,推派武藝高強的小弟阿尊拿前往濕婆神居住的聖山向濕婆神求取武器。阿尊拿到達聖山後,維持單腳站立、雙手高舉的姿勢,從剛開始只吃果實到幾個月後不吃不喝,終於以苦行感動濕婆神。所以在石壁中央,可以看到一個單腳站立、雙手高舉、瘦成皮包骨的修行者雕像,旁邊站著四臂的濕婆神,祂朝修行者伸出的一隻手正代表著憐憫與施恩。

Mamallapuram d7.JPG  

 

另一個故事版本是“恆河水流入人間”:傳說很久前有一個叫做巴格拉陀的國王,他因祖先曾經殺人如麻想代為贖罪,卻沒有足夠聖水洗滌數萬冤魂的屍骨。於是巴格拉陀開始進行單腳站立、雙手高舉的苦行,懇求眾神釋放天上的恆河水到人間。深受感動的神祇們決定幫忙,為了不讓恆河水沖毀人間,濕婆神特別施法讓河水先沖向祂的頭部,再順著頭髮慢慢流進凡世。馬馬拉普蘭的石壁雕刻便是描述眾神與人間所有生命見證恆河水接觸到大地的奇妙時刻,石壁上的神祇、人物、動物因此全都面向石壁中央水道的納迦神蛇。考古學家在石壁上方也發現水池和水道設施的遺跡,可以想見從前在舉行重要儀式時會引水順著石壁納迦神蛇泊泊流下,好模擬天上恆河水下凡的景象。

Mamallapuram d6.JPG  

 

眾生平等,除了人可以修行,動物也可以。古人很幽默的在大象身下隱藏一隻同樣站立高舉雙手修行的貓,身邊有一群老鼠圍繞,包括一隻膜拜的老鼠。

Mamallapuram d8.JPG  

 

馬馬拉普蘭另有一面規模較小的淺浮雕石壁,濕婆神與苦行者位在左上方角落,其他神祇、人物、動物全都朝向岩石中央的天然裂縫,而不是朝向濕婆神與苦行者,印證恆河水流入人間才是比較可能的主題。

Mamallapuram e1.JPG

 

Mamallapuram e2.JPG  

 

大象曾是南印度戰爭時的主力部隊。另一處栩栩如生的大象雕刻,腳下還跟隨可愛的小象。

 Mamallapuram e3.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