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Sarnath)距離瓦拉納西(Varanasi)僅約10公里,是釋迦牟尼悟道後初轉法輪(講道)之地,首次闡述佛教基本哲理:苦、集、滅、道四聖諦。
從瓦拉納西找機動三輪車到鹿野苑是件辛苦的事,宰客早成常態,想遇見老實司機的機率趨近零,特別在主河壇一帶。更煩的是即使議好價,上車後司機仍會找盡理由希望能再多敲幾塊錢。總之謹守底線,不濫用同情心,不輕易發脾氣,把一切精神磨難當修練,這樣在印度旅行才能自在開心些。
釋迦牟尼在鹿野苑說法已是西元前6世紀的事了。西元前3世紀崇敬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在此大興土木修建佛塔與寺院,此後即便改朝換代鹿野苑始終佛法昌盛。從西元7世紀中國唐朝玄奘法師拜訪鹿野苑所留下的記載:「婆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區界八分連垣周堵,層軒重閣麗窮規矩,僧徒一千五百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大垣中有精舍,高二百餘尺,上以黃金隱起作菴沒羅果,石為基階,甎作層龕,翕匝四周節級百數,皆有隱起黃金佛像。精舍之中有鍮石佛像量等如來身,作轉法輪勢。」,可以想見當時盛況。
鹿野苑在西元10世紀前後伴隨印度佛教衰微,12世紀遭穆斯林武力入侵洗劫後終成廢墟,19世紀才又考古發掘出來。
阿育王時期建造的答枚克佛塔(Dhamekh Stupa)為鹿野苑遺址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物,標誌佛陀初轉法輪地點。大唐西域記中也有記載:「精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慇懃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已初轉法輪處也。」
現存磚造佛塔高34公尺(含基座約43公尺),外面包覆的石雕可能是笈多王朝於5世紀重修佛塔時所留下。現塔旁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靜坐冥思或呢喃誦經,也有人雙手合十繞塔而行。
曾高達15米阿育王石柱殘跡仍存,頂端的四獅柱頭現保存在博物館裡。
印度現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阿育王柱的複製品。四獅的形象也被引用在印度國徽上。
鹿野苑名稱的由來和本生經中鹿王的的故事有關:曾經佛陀轉生為鹿王,統領五百頭鹿。當時的國王喜歡吃鹿肉,常常外出遊獵,鹿群中幸運沒有被獵殺的,往往也在倉皇奔竄中不慎受傷殞命。鹿王眼見這樣逃命不是好辦法,就和群鹿商議好,讓大家抽籤排序按時主動去皇宮廚房報到,交由廚師宰殺烹調,國王有足夠的鹿肉吃便不必出來打獵,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有一天剛好輪到一隻待產的懷孕母鹿,牠哀求鹿王寬限幾天讓牠先把小鹿生下來。鹿王仁慈答應了請求,卻不便讓別的鹿提前犧牲,便自己走入皇宮頂替母鹿受死。國王看見鹿王覺得奇怪,詢問牠為什麼自己前來送死。鹿王說明原由後,國王深受感動,從此赦免所有的鹿,不但皇宮裡不再吃鹿肉,也禁止全國人民獵鹿。
現鹿野苑遺址旁有個鹿園,高牆圍繞不大的空間,鹿群看起來並不快樂。
鹿野苑現場殘跡中只能找到零星的磚雕、石雕,精品都在博物館裡。
鹿野苑遺址附近現有世界各國前來設立的佛寺和佛學院。其中斯里蘭卡興建的庫提寺有從斯里蘭卡再分株過來的佛陀悟道的菩提樹子株。對原始菩提樹如何流傳到斯里蘭卡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我介紹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的文章。
離鹿野苑遺址數百米之遙還有座五比丘迎佛塔(Chaukhandi Stupa)遺址,原建於5世紀的笈多王朝,標記佛陀碰見五位弟子的地點。佛塔頂端的八角亭是16世紀蒙兀兒王朝時期為迎接國王到訪所加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