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外國遊客千里迢迢來到比卡內(Bikaner)都是衝著市郊30公里外的卡尼瑪塔神廟(Karni Mata temple)而來,也就是著名的“老鼠廟”。
卡尼瑪塔是14世紀比卡內地區的女祭司,傳說為杜迦(Durga)女神轉世,因此擁有高強法力。某天一位喪子的村民懇求卡尼瑪塔施法讓他兒子復活。卡尼瑪塔招來死神雅瑪(Yama)幫忙卻遭到拒絕,一怒之下立下咒語讓她的村民從此過世之後都不必經由死神控管,在投胎轉世之前靈魂就先附在老鼠身上。既然村裡的每隻老鼠都可能是某位村民的親人,自然備受呵護。
故事有許多版本,另一個說法是女祭司自己的幼子不小心溺斃,她懇求死神雅瑪讓小孩復活,死神坦承自己能力不足,但揭露卡尼瑪塔其實是杜迦女神轉世,靠自身法力便能救活兒子。結局是卡尼瑪塔讓她兒子復活為老鼠(就像法力高強的濕婆神誤將兒子斬首後,也只能將象頭接在兒子頭上讓他重生。印度神話裡諸神並非萬能。),從此她的親人都不會死亡,而是直接輪迴成為老鼠。
印度神廟大多得脫鞋赤腳進入,想像整間廟老鼠亂竄,行前便叮嚀好同伴們帶雙要丟的襪子,以免過度驚嚇。就算老鼠不爬過你的腳背,光是赤腳踩過老鼠屎也不會太舒服。
神廟的大理石雕和金屬門、窗頗為精美。
象頭獅身好像還是第一次看見。
可能因為是座女神廟,許多牆面刷上粉紅色油漆。廟內中庭上方全罩著鐵網,保護老鼠不被鳥類攻擊。廊下有持續敲敲打打的印度音樂演奏娛神。
廟裡老鼠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每天有信徒餵養,所以不像一般老鼠那麼怕人。許多人在找白化的老鼠,據說見到能獲得幸運。
老鼠太多,廟裡的味道不大好聞,但是單看老鼠還不夠噁心,有些信徒會去碰老鼠喝過的水或牛奶沾沾自己的嘴,蠻不可思議。
主殿的儀式看了一會兒當然是看不懂,反正印度教儀式總少不了點一些煙啊火的和喃喃祝辭。神龕布簾好不容易掀開,看見小小漆成橘色的石雕上形象應該就是卡尼瑪塔本尊吧!
老鼠看久便沒那麼可怕。而且還好是小型鼠,不是大老鼠,一些喝奶、打盹的模樣甚至稱得上有點可愛。
大理石雕和金屬門、窗上也能找到許多老鼠雕刻。
神廟香火很盛,廟外全是攤販,當地婦女五顏六色的紗麗很上鏡頭。
我們幾個人出門來立刻丟掉襪子,拿乾洗手猛擦腳,穿好鞋再去廁所洗手。獵奇完畢挺開心,但真要說有多奇怪,事後想想,我們都愛去迪士尼找米老鼠合影,印度人當然也可以在神廟裡供養老鼠,各種文化都需要被尊重,多元的世界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