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long a1.JPG  

天龍屯堡的旅遊開發較早、較成熟,商業化難免,不過也只有在這裡每天定時有多場地戲演出,加上交通方便,安順客車站搭中巴車可直達,所以就來了。

天龍屯堡在元代時已是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為飯籠驛。明初朱元璋“調北征南”後,自然也把這裡做為駐軍要寨大量屯兵,來自江浙地區的漢族士兵及家眷以及後續征調過來的農民、工匠、商賈、犯官等自此落地生根,順勢將漢文化強行植入雲貴地區。

天龍屯堡和天台山伍龍寺門票綑綁在一塊,這座廟是國家級文保單位,據說建築相當特別,為具備軍事防禦功能的城堡形式,可惜大修中不開放,只能錯過。門票倒是很有良知的打了對折,相信我,大陸景點會因為部分維修而主動打折的情況並不常見,通常搶錢都來不及了。

買完票穿過一條旅遊商業街,看到茶驛便開始古屯堡的範圍。一條主街順著水渠走,小橋、流水、幾株柳樹,頗有些江南韻味,只是不知夾雜多少今人刻意的營造。

Tianlong a2.JPG

Tianlong a3.JPG

Tianlong a4.JPG

Tianlong a5.JPG

Tianlong a6.JPG

Tianlong a7.JPG   

站上高處看天龍屯堡,不難發現已是新舊雜陳,不若昨天寫的雲峰八寨的本寨那般完整。不過走在屯堡裡仍不時能遇到幾處老宅、古巷的動人角落。

Tianlong b1.JPG

Tianlong b2.JPG

Tianlong b3.JPG

Tianlong b4.JPG

Tianlong b5.JPG   

最古老的一條巷子因有九個台階被稱為九道坎,為陳姓始祖的居住地,兩側石牆是屯堡裡留存最古老的建築之一。

Tianlong b7.JPG   

天龍屯堡有張、陳、沈、鄭四大姓,有棟宅子掛上沈萬三故居牌子,解說是這麼寫的:「沈萬三,元末明初人,姓沈,名富,字仲榮,江南富商。因其財力雄厚,犒賞三軍而得罪了朱元璋,發配雲南,並把子孫分布在黔中各地,此宅為天龍沈氏祖宅。」

這麼說這棟宅子就算跟沈萬三有關,也是他後人的房子,怎能說是沈萬三故居呢?看到這種反智的東西都很讓人抓狂。

Tianlong b6.JPG   

屯堡人來自四面八方,有人信佛、有人奉道,所以天龍屯堡的三教寺裡佛、儒、道並存,好滿足群眾不同信仰。廟裡有個奇特的木燭台讓人供奉油燈,其他文物則早在文革期間毀去。除了三教寺,古井、老樹邊也都有小廟。

Tianlong c1.JPG

Tianlong c2.JPG

Tianlong c3.JPG

Tianlong c4.JPG   

天龍學堂由清末武舉陳日瞻創辦於1907年。學堂裡有石砌的石牌坊校門和一棟石砌的圖書樓,非常有特色。

Tianlong c5.JPG

Tianlong c6.JPG   

地戲也稱為跳神,據說是從遠古的軍儺演變而來,相當原始粗獷。演出時不搭台,在平地圍場表演,演員全都戴面具,不過面具位在額頭上,演員透過面具下方黑紗可以看到外界。地戲曲目多為戰爭相關的武戲,通常在春節和秋收時演出,既娛人也娛神。

天龍屯堡演武堂裡有地戲人物的面具展示,表演雖然一天多場,但一場只大約十分鐘,實在很小家子氣。有唱有舞(武)的地戲究竟有多少遠古成分、多少江淮戲曲成分、多少少數民族文化融合的成分很難看出所以然來,讓學者繼續研究吧。

Tianlong d1.JPG

Tianlong d2.JPG

Tianlong d3.JPG

Tianlong d4.JPG     

屯堡保存下許多明朝祖先的生活習俗中,最醒目的是屯堡婦女服飾,江淮地區消失已久的鳳陽漢裝,在這裡六百年間改變不大。不過現在年青人已經沒人要穿傳統服飾了,只有中、老年人還像活生生從古代裡走來。

Tianlong e1.JPG

Tianlong e2.JPG

Tianlong e3.JPG

Tianlong e4.JPG

Tianlong e5.JPG

Tianlong e6.JPG

Tianlong e7.JPG

Tianlong e8.JPG

Tianlong e9.JPG   

我喜歡最後這張照片中老人與小孩的對比。屯堡各種文化傳承在現代文明衝擊下估計終將斷層,除非屯堡人能自覺的守護自己的文化,否則最後就只能留存在博物館和旅遊商業之間了,想來讓人哀傷。

Tianlong e10.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