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寺是奈良公園裡的古蹟之最,由聖武天皇在728年開始著手興建,打算做為全國各地68所國分寺的總本山。因選址位在平城京東方,故稱東大寺。
東大寺不論占地或單體建築的尺度都相當大氣,雖是仿效中國唐朝寺廟風格,但我在中國看過無數寺廟古蹟,論氣派勉強只有北京天壇可以相比,但年歲相差一大截。至於中國倖存下來的唐、宋、遼、金時期古剎,規模都不及東大寺,只能感嘆中國歷代天災人禍不斷,太多好東西留不下來。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南北中軸依序為南大門、中門、金堂(大佛殿)、講堂,在南大門和中門間的兩邊有東、西七重塔。如今講堂和雙塔已無存,只剩下一些基石。僧房、食堂、鐘樓和附屬寺院則散布在東、西側和北側。一般參觀東大寺會先經過重建於平安時代的南大門(建築技術和式樣都學自中國宋朝。),大門兩側為威武的木造金剛力士,雕像高達8.4米,極為攝人。
中門重建於1716年,連接著迴廊,設有多個邊門。中門東、西兩側分別為兜跋毘沙門天(守護北方的善神)和持國天(守護東方的戰神)雕像。
過中門便是東大寺金堂所在的內院,金堂因供奉巨大銅佛所以一般稱為大佛殿。歷史上東大寺同樣難逃戰亂磨難,現存大佛殿已是18世紀初重建,帶有不少日本元素,不再是唐、宋風格原貌。從殿內展示的奈良、鐮倉、江戶時期大佛殿模型,可以比較出歷代重建結構和外觀的演變。現存建築高度48.74米、深度50.48米,和鐮倉時期大約維持不變,但寬度57.01米,只有從前的三分之二。即便如此,大佛殿仍號稱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
殿內盧舎那佛(俗稱奈良大佛)青銅像高約15米,單眼睛就有一公尺長。銅佛和建築同樣也在江戶時代重塑。大佛兩旁分別有虛空蔵菩薩、如意輪觀音和廣目、多聞兩天王。
大佛殿是日本境內難得不用脫鞋入內、又開放室內攝像的國寶建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空間太大、遊客太多難以管理的關係。反正我是拍得挺開心。
大佛右後方有根樑柱底部有個孔洞,據說爬過可增長智慧或實現願望,總有學生、小孩排隊等著玩。
對文物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去寶物殿看展覽。
大佛殿東側山坡上有座鐮倉時期的鐘樓,懸掛的銅鐘高3.85米,直徑2.71米,重達26.4噸。在西元752年原始大佛開眼的同年鑄成。鐘樓旁的念佛堂同是鐮倉時期建成。
鐘樓再往東走,便是二月堂、法華堂(三月堂)、四月堂、井屋、湯屋等組成的建築群,其中始建於奈良時代的二月堂,曾遭數次火難,現所見為1667年失火後重建,因位在高處,可眺望大佛殿和奈良市區。鐘樓和二月堂都是參觀東大寺不應錯過的部分。
雖然去過奈良公園好幾次,但只東大寺都好像沒逛透。再放幾張建築。
法華堂經庫:
転害門(東大寺西北入口):
戒壇院:
大湯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