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口昔日是水陸運輸交會的轉運重鎮,從九江、鄱陽湖用船運來的糧食、物資必須在這裡下船改走陸路往北送往休寧、歙縣等地,反之亦然。
汪口沿河而建,舉家遷居至此建村的始祖宋朝議大夫俞杲因期盼後裔延綿不絕,便將河流命名為“永川”。明清時期,永川岸邊商賈雲集,村裡和永川平行的老街長達一公里,商鋪一間緊挨一間,相當繁華。如今當然熱鬧不再,只剩幾間小雜貨店和餐飲鋪。因遊人少,遠不比李坑那麼商業化,是汪口青山綠水之外最可喜之處。
上網先查好一家網友推薦的農家菜“到家了”,現殺一隻雞、一條紅包鯉魚,肉質都鮮嫩甜美,真是好享受。自己認得幾位吃素的朋友,不管是宗教理由還是健康理由,違背人類雜食的天性,想想要好大毅力。
明清時期利用水力來舂米的水碓。
修建於清雍正年間,有蓄水、防洪功能,並解決兩河匯流處漩渦影響航運安全問題的平度堰(也稱曲尺堰)。
老街盡頭明代修建的曹公橋。
汪口的俞氏宗祠是我婺源旅行所見雕工最繁複、精美的一座祠堂,建於清乾隆年間。兩進建築很標準的由山門、享堂、寢堂組成,兩側還有義塾和花園。這座祠堂和那鍋土雞湯,很確定將是汪口讓人難忘的回憶。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