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標題寫古徽州,分幾次去的,估計照片一整理又得二、三十篇。古徽州在宋、元、明、清時期管轄歙縣、黟縣、祁門、休寧、婺源、績溪六縣,地名出現幾個冷僻的字,看起來就歷史悠久的模樣。現代行政劃分,北邊績溪屬於宣城市,南邊婺源屬於上饒市,其餘四縣屬於黃山市,區域涵蓋安徽的東南和江西的東北角。
徽州擁有相當厚重的人文底蘊,除了耕讀也善經商,綠色丘陵地點綴著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古村落美不勝收,每個村都不乏精雕細琢的宅院。只可惜最近這二十年來隨著現代化腳步,徽州傳統文化已快速崩壞,稍有點名氣的村子都是幾十塊、上百塊人民幣在收門票,商業化非常嚴重。還好只要靜下心來,徽州沉靜悠然之美雖然殘缺仍有跡可尋,每回去,除惋惜外也總還有感動的片刻,否則那有辦法走這麼多趟。從2002年第一次去到現在已經12個年頭,算算總共進出五次。
先從婺源說起。婺源爆紅起源於網路流傳的一組農村油菜花田照片,時間其實並不久遠,不過是十幾年前的事。從此四、五月天到“中國最美的鄉村”看油菜花便一年火紅過一年。這回包車的司機提醒我們油菜花季的周末千萬別來,食宿、包車價格翻兩、三倍不說,今年他載客人從一早出縣城就堵在路上,直開到傍晚都還沒抵達賞油菜花最有名的地點江嶺(因據說香港攝影師便是在這裡拍的照片拿到1999年國際攝影賽金獎。)。其實我早幾年前就聽說過婺源人比花多的事件,中國最可怕就在人多,從沒想湊這份熱鬧,花錢買氣受這種事做不得。
有人潮就有錢潮,婺源打包幾個景點推出聯票制曾遭人詬病,2008年去時百來塊人民幣已覺得高昂,現輕鬆便破200大關,不在聯票裡的個別村落還要各收各的門票。其實聯票可以用五天,如果能管理維護好,尚屬合理。
一般玩婺源以紫陽縣城為中心,可分為東、西、北三條路線。由於古村多,如果想看深入一點,每條路線只排一天是不足夠的。而且鄉下公共交通不便,最好自駕或包車,不然就只好慢遊,一、兩個村子耗一天吧。
東線從李坑開始,一路看下去有汪口、江灣、曉起、江嶺、慶源。走過兩回,都是抵達曉起已接近傍晚時分,沒法繼續往下走。
以上廢話一堆,不知為何寫這流水帳,現開始說李坑吧。
李坑建村於北宋初年,因離縣城近,只十幾公里,又有小橋流水人家景緻,因此開發早、名聲大,商業化不在話下。現臨溪的房子大多變成商家,滿是醜陋招牌和俗氣的紅燈籠,有點慘不忍睹。看相隔每幾米,上游搗馬桶、下游洗衣服,更是倒胃口。
下面四張是2008年所拍,當時感覺要稍好些。其中過街亭“申明亭”始建於明,重修於民國三年,是李坑的中心,也是舊時代村裡定期揚善罰惡的場所。
再比較一下南宋武狀元李知誠故居後花園的那口老池塘。青石方池裡依舊養著紅包鯉魚,但現在水是濁的,從前水是清的。大陸許多古村的通病就是門票越收越貴,環境卻越搞越差。
進村的石板小徑修得倒好,一路沿溪行,經過荷田、稻田,有古橋、涼亭、寺廟,比起村裡環境舒坦許多。
李坑最華麗的一棟房屋應屬“大夫第”。村裡雖在宋、元、明、清共出過18名進士,但大夫第並非真的官宅,而是清咸豐年間茶商李文進所建,只經商致富,向朝廷捐助巨資,才買得“大夫”這個官銜。
交三元錢,登上大夫第小姐綉樓清靜一下。在繁雜的李坑村裡,花錢躲人,居高臨下,雖是一方小空間,這錢花得值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