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Chester)始於羅馬人興建的城塞。諾曼王朝時期在羅馬人舊有基礎上,重新以紅色砂岩打造城牆,從13世紀一直保持至今。城牆內到處都是都鐸和維多利亞時期的建築。
或許因為離大城利物浦只要半小時車程,假日的切斯特意外的擁擠,特別是穿過東城門的大街,熱鬧景象完全不像個小鎮。
切斯特大教堂據說建在羅馬的神殿遺址上,現存建築大約完成於16世紀,看到要收門票,票價又挺高就沒進去。而且已經在利物浦經過兩日陰雨,難得出現陽光會讓人只想留在街上溜達。
看過上面的街景不知是否留意到有些房屋的二樓設有騎樓?這種二樓設計連通長廊的都鐸建築是切斯特的最大特色,顯然當初鎮裡擁有足夠的商業強度,沿街店面不敷使用,才有鎮中心十字大街上二樓騎樓店面的規畫(當地稱為“The Rows”)。可惜今不如昔,現在大部分段落的騎樓顯得相當冷清,和街道上熙來攘往的遊客人群形成強烈對比。
老房子可以找到許多質樸的木雕細節,像下一張照片畫面中就可以看到亞當、夏娃和亞伯拉罕獻以薩的場景。
切斯特3公里多的城牆走上一整圈應該不會累,不過天又將下起雨來,我僅從東門走到南門河邊看看老橋,沿路也經過羅馬劇院、浴室、神殿等遺跡。切斯特我實在看的不夠深入,只能說這是一個很容易就消磨掉大半天的可愛小鎮。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