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oyang bridge 3  

說了安平橋就不得不提洛陽橋。洛陽橋在泉州城郊,搭公交車就能到,比去安平橋容易許多。

洛陽橋舊名萬安橋,建於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當時的泉州知府蔡襄主持。蔡襄何許人也?喜歡書法的知道他是宋朝的四大家之一;喜歡茶藝的人知道他著有「茶錄」;不過泉州老百姓最感念他的是建設了洛陽橋,因此在橋南不遠處為他立蔡襄祠。祠中保有蔡襄書寫的「萬安橋記」碑刻,可惜祠門深鎖,我只能爬到旁邊工地的三層樓上拍張俯視照。

Luoyang bridge 6  

洛陽橋耗時七年建成,現存橋長730米,44座船型橋墩,橋兩端有石塔和石武士護橋,橋心有寺。宋史蔡襄傳裡有關萬安橋的建設有以下記載:「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萬安渡,絕海而濟,往來畏其險。襄立石為梁,其長三百六十丈,種蠣於礎以為固,至今賴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閩人刻碑紀德。」

想想,種蠣於礎以為固算是生物工法,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則是水土保持與綠化的實踐。蔡襄在「茶錄」中論茶兼論茶器,又寫下「荔枝谱」探討荔枝的品種、產地、種植技術、加工方法等。一下子當書法家、一下子是重視環保的工程師、一下子又成農經學者,還教人品味生活。古代這些文人也實在太有才了。

Luoyang bridge 2  

Luoyang bridge 5  

Luoyang bridge 11  

Luoyang bridge 8  

Luoyang bridge 9  

Luoyang bridge 10  

luoyang bridge 13  

luoyang bridge 12  

Luoyang bridge 14  

Luoyang bridge 15  

宋朝書法四大家蘇、黃、米、蔡,「蘇」、「黃」、「米」分別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但「蔡」原指蔡京,後人覺得他品行不好,改以蔡襄代替。我一時把兩人給混在一起,當看到洛陽橋頭新塑的一尊超巨大蔡襄像時,心裡還想:蔡襄不是個奸臣嗎?幹嘛立一個這麼大的像。實在是太失敬,趕緊平反一下,以後不會再搞錯了。

不過橋頭這尊巨像還是過於突兀,蔡襄可不是個好大喜功的官啊。

Luoyang bridge 1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