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現今最神聖的一座廟為中尊寺,由慈覺大師初創於9世紀中。
中尊寺參道延綿約800公尺,山徑兩旁盡是高大的杉木,神社、寺廟半掩林間,景色相當不錯。
中尊寺為東北地區天台宗大本山,本堂重建於1909年,內供奉阿彌陀如來。院裡有幾株梅花,婆娑枝影映在窗玻璃上挺有意境。
山上最大的神社為白山神社,拜殿前一圈火燒過的芽之輪(ちのわ),跨越或許有精神洗滌的象徵意義吧。神社裡19世紀重建的能樂殿規模比拜殿大上許多,有點喧賓奪主的意味。
12世紀初,奧州藤原氏初代主公清衡為撫慰戰亂中的亡靈,下令打造裡外貼滿金箔的金色阿彌陀堂,這是中尊寺現存最古老的一棟建築,也是日本國寶建造物編號的第一號。
金色堂太細緻,自古人們便另建覆堂為它遮風避雨。為保護國寶,1963年新建的覆堂已成鋼筋水泥建築,還加以玻璃罩隔絕金色堂,估計為方便控溫控濕。下面這張照片是從前的木造覆堂,現在也已成為重要文化財。
金色堂禁止攝影,以下兩張照片翻拍自旅遊簡介。除了貼金,金色堂的金屬飾件、泥金畫、螺鈿工藝和阿彌陀如來、菩薩、天王等眾神像全都精緻華麗,可說是當時佛教藝術美學的極致,閃耀到看起來有幾分不真實。奧州藤原氏初代主公清衡的遺骸仍安置在中央須彌壇內,左右側壇則分別安置二代基衡、三代秀衡遺骸和四代泰衡的頭顱,歷史意義不言可喻。
平泉的其他寺廟遺址就簡單帶過。
高館義經堂:傳說此地是12世紀英雄源義經自殺之地(從京都逃亡來平泉),從丘陵上可俯瞰北上川,視野不錯。義經堂建於1683年,供奉有源義經木雕像,並設有一個小博物館介紹源義經生平事蹟。看江戶時代狩野探幽畫的義經圖和木雕還真的挺像。
觀自在王院跡:由奧州藤原氏二代基衡的夫人捐建,1573年毀於戰火,僅剩舞鶴池一池水襯托岸邊的梅花與櫻花,看起來就像個小公園。
無量光院跡:由奧州藤原氏第三代秀衡仿宇治平等院鳳凰堂所建造,去時水池無水,草都長出來了,但池中小島山石依稀可辨。順便拍一張我騎的腳踏車留念。
四月初的平泉看得到晚謝的梅和早開的櫻,水仙更是恣意怒放,處處好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