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山祭山車在針綱神社鳥居前人形演出完畢後便要迴轉往城下町大街行進,分為兩組分別前往余坂和出來町集結,改掛上燈籠為6點半之後的夜間遊行做準備。所以犬山祭除了人形演出之外,高聳沉重的山車大迴轉和“夜車山”也是重要看點。
每架山車人形表演將結束時,負責推動山車的壯丁們才開始繫上頭巾,準備幹體力活。從衣服後方大字可以區分各町一目了然。
犬山祭山車重達3~5噸,行進全靠人力,雖然有輪子,依舊相當費力,或許因此當地才將之稱為“車山”,尤其遇轉彎或迴轉時更是困難,必須靠眾人力量抬起山車四輪中的兩輪逐步移動,著地的另外兩輪另有人拿著工具鏟輪協助改變方向。比較高大的山車得分幾次才能完成迴轉,但也有幾輛較小型山車只需抬動一兩次就能到位。
看又高又重的山車大迴轉感覺相當驚險,因為靠的不只是蠻力,協調性同樣重要,過程中任何不小心都可能導致人員傷亡。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實在讓人佩服,他們沒有縮小山車尺度或拿塑料和鋁材取代木料好讓山車變輕便些、沒想幫山車裝上電動馬達或是加上橡膠輪胎、沒有用錄音和音響設備換掉樂手、也沒用現代機械改造人形,即使都已經有機器人了,仍堅持以複雜絲線躲在暗中操控,再加上山車裝飾的種種工藝以及人員服裝,一切都尊重傳統。突然想到台灣最近南部宮廟傳出的「關公娶媽祖」新聞,雅俗高下立判。
有個詞“Cultural Relativism”說的是文化並無優劣好壞,文化生成因素千千萬萬,不同地域、不同時間各有其由,只要放下本位角度觀察就沒有誰勝過誰的問題。我其實挺買單這個學說,跟生態學的極相(Climax)理論意思差不多,在沒有外力干擾時,依照地理、天候等既定條件、最終自會達成一個最適生態群落。不同文化本就該相互尊重,維持文化多樣性這個世界才會有趣。我只是好奇台灣究竟是怎樣一方水土,怎會出現「關公娶媽祖」這般像張飛打岳飛般的現象?
13架山車在針綱神社鳥居前的表演完成後,針綱神社的神職人員和神轎才最終出場。對照台灣廟會,13架山車和穿插的小母衣、大母衣、餌刺鐵炮組就像是陣頭,是有相通之處。再想想,犬山祭山車上層的人形和樓閣不就是一種藝閣型式,只是台灣的藝閣陣頭有些已經消失、有些已經電子花車化,我們比較嫌棄傳統而已。
犬山祭為春祭,舉辦的4月初剛好就是櫻花時節,不過櫻花每年早開晚開可能會差上幾天,犬山祭舉辦的4月第一個星期六、日每年日期也不固定,因此想讓山車與最好的櫻花相逢總有些變因。我運氣不錯,今年(2024年)櫻花雖然晚了,犬山祭時倒剛好是滿開狀態。
傍晚等候夜車山時,在流經城下町的木曾川小支流的橋上剛好碰到一架已掛好燈籠的山車和神社神轎通過,有櫻花相襯,風景便不一般。
行經城下町一座平日收藏山車的倉庫。
看人裝扮夜車山,一個個紙燈籠居然用的還是蠟燭,再一次對日本人看重傳統、不怕麻煩的精神感到敬佩。有說一輛山車會掛上356個燈籠,我卻數不出有這麼多。夜車山會在城下町行進約一兩個小時,我只在余坂這端看一下出發,就就近從JR車站搭車離開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