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漁光島找秋茂園遺址,發現已經沒剩下什麼,便走一小段防風林步道,順便看看海。還有一天到黃金海岸騎自行車,大學時代曾經來游泳、釣螃蟹、看夕陽的地方,好像每次回台南都會喚醒些回憶。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鯤鯓原是神話想像中的大魚,從前台江內海和以南地區因多沙洲地形,潮漲潮消浮沉於海,宛若大魚魚背,閩南先民便以“鯤鯓”稱之。一連串大型沙洲從北到南各有漁村聚落,形成一至七鯤鯓地名,古今對比一鯤鯓大約在運河以北和安平老街一帶,運河以南的林默娘公園、億載金城為二鯤鯓,漁光島屬於三鯤鯓,黃金海岸為四鯤鯓(現鯤鯓社區)、五鯤鯓(喜樹)、六鯤鯓(灣裡),七鯤鯓大概是已進入高雄界內的茄萣白砂崙。
到漁光島一定會經過漁光大橋,每次站橋上看兩岸的的魚塭、紅樹林、水上小屋都覺得有點南洋風貌,這回還注意到一棟藍色的鴿舍。
漁光島防風林步道長約2公里,帶著幽靜氛圍,不喜歡的人或許會覺得陰。防風林外便是月牙灣沙灘,雖然水不是太乾淨,但離市區近,感覺水上活動越來越多樣。
秋茂園遺址在島的北端,幾乎找不出什麼痕跡,只剩下一座鐘樓紀念,大概只有釣魚的人才過來這頭堤防。
漁光島和黃金海岸雖然只隔著安平新港出入水道,但騎車過去得繞上好大一圈,並不適宜串聯。我是另外有一次搭巴士到灣裡,才騎T-Bike沿海岸自行車道經小美軍海灘再轉去鹽埕出張所,還車後從鹽埕就能搭巴士回市區。
台南黃金海岸長達5公里,沙粒偏黑,金色只來自夕陽餘暉,所以“黃金海岸”名稱取得有點誇張,在我學生時代只知道“小美軍”, 大概因為在韓戰、越戰時期曾有美軍和家眷會在這裡渡假休憩才叫開。多年後重遊,海上蚵棚依舊,但消波塊已經全換個樣。在灣裡這端新蓋有一棟遊憩中心「黃金海岸方舟」,極度冷清的門口貼著告示似乎要門票又只能Line Pay支付,完全不會讓人有想進入或消費的慾望。
海岸見有人在玩風箏衝浪,也是新玩意兒,看衝浪板根本已不在水面上,若突起大風怕是要被刮上天。
黃金海岸的自行車道挺好騎,也見有人慢跑或健行,車道外是防風林,林外接著大片沙地草生植被,然後才是沙灘,觀察海岸動植物生態應該挺不錯。不過小美軍一帶由於遊人較少,據說近幾年已經變成台南有名的裸曬場,萬一碰上可別嚇到,平常心對待吧。
四鯤鯓仍留有一些魚塭和紅樹林,趕著去鹽埕出張所便沒進社區裡逛,下回有機會再來轉轉。
鹽埕出張所前身是日據時代的「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建築原為高雄烏樹林支局紅毛港出張所廳舍,1909年拆解移築至台南鹽埕再利用。古蹟規模不大,外頭種著幾株南洋櫻正落花滿地,雖有“櫻”之名但其實是豆科植物。屋裡現在是一家復古咖啡店,既然來了沒太多東西好看就休息一下喝杯咖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