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ohsiung ha1.JPG

午後到夢時代喝個咖啡,晚點再騎Youbike沿港灣欣賞水岸周遭建築,經駁二到捷運西子灣站還車,涼風徐徐、波光燦燦,空氣質量好的日子真是很舒適的一段小旅程。

先從夢時代到展覽館。我喜歡欣賞建築設計也喜歡觀察城市的變化,科技與美學都是沒止境的東西。留學時代曾經有個信教朋友想我傳教時,問我如果有一天我世界各地都旅行過了,會不會開始覺得無聊,想要有一個心靈歸屬?我回問他能有人把世界各地都旅行過嗎?況且同樣的地方隔幾年再去,它有它的變化,我也有我不同人生階段的心境,哪會覺得無聊?

所以我至今與宗教絕緣。一直都覺得遇到困境或有所求才投入信仰的人層次不高,宗教歸根究柢要回到個人與神之間的心靈對話,可以是哲學範疇,也可以投入迷信懷抱。不信教不代表就不能思慮、不去辯證,但不信教確實就不會有迷信這回事。

Kaohsiung ha2.jpg

Kaohsiung ha3.JPG

Kaohsiung ha4.JPG

Kaohsiung ha5.JPG

Kaohsiung ha6.JPG

Kaohsiung ha7.JPG

Kaohsiung ha8.JPG

Kaohsiung hb1.JPG

Kaohsiung hb3.JPG

Kaohsiung hb2.JPG

Kaohsiung hb4.JPG

 

光榮碼頭旁取鯨魚意象的6棟獨立場館和珊瑚群礁意象的海洋文化中心。

Kaohsiung hc1.JPG

Kaohsiung hc2.JPG

Kaohsiung hc4.JPG

Kaohsiung hc3.JPG

Kaohsiung hc5.JPG

Kaohsiung hc6.JPG

 

愛河出海口兩端一邊取名光榮碼頭,另一邊叫真愛碼頭,海洋文化中心和流行音樂中心彼此守護相望,合稱“海音中心”。 流行音樂中心同樣以珊瑚為意象,整個水岸規劃與設計以海洋元素發想,算是貼切。

對於建築設計管理我一向務實,功能主義重於形式。當然,博物館、展覽館、演藝廳、車站之類的公共建設因常會以地標和藝術性作為目標來打造,設計誇張些可以接受(營造成本通常也要因此多花許多錢),但空間設計仍不能跳脫為功能服務。一座建物完成終究要拿來營運使用,不是讓人欣賞外觀和拍照打卡就好,除非當自己只是座紀念碑。

雖然我只是騎腳踏車經過,並沒進入流行音樂中心,但看見外面那段細長、幾層樓高的玻璃牆空間就直搖頭,大概是出入口的延伸設計,像一段無用的盲腸,平日耗能,真有災難發生大概還會阻礙逃生,若讓我管理項目,決不會同意這種設計。

Kaohsiung hd1.JPG

Kaohsiung hd2.JPG

Kaohsiung hd3.JPG

Kaohsiung hd4.JPG

Kaohsiung hd5.JPG

Kaohsiung hd6.JPG

 

水岸邊的紅色腳踏車停靠架簡潔好看,好的設計就是要功能與美學都照顧到。當然簡單的器具不能拿來跟複雜的建物相比,技術門檻差很多,不然不會那麼多人以文創為名搞來搞去大都仍是文具、器皿、衣著配件等商品小物。

Kaohsiung he1.JPG

Kaohsiung he2.JPG

Kaohsiung he3.JPG

 

這附近愛河畔有座創建於清咸豐9年(1859年)的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現所見融合哥德與羅馬式建築外觀為日據時代改建,正門上方鑲有一塊「奉旨」石碑,為同治13年(1874年) 清廷准予傳教自由所頒發,和暫擱放在警衛室上方的「天主堂」石碑同為沈葆禎所書。

Kaohsiung he4.JPG

Kaohsiung he5.JPG

 

過流行音樂中心就進入駁二藝術特區,遊客一下多起來,沿途裝置藝術和壁畫有新有舊,氣氛還是不錯。日落剛好騎到捷運站還車,搭地鐵回市中心。真希望每回來高雄都能這麼風和日麗,什麼霧霾、酒駕、黑道都滾遠一點去吧!

Kaohsiung hf1.JPG

Kaohsiung hf3.JPG

Kaohsiung hf2.JPG

Kaohsiung hf4.JPG

Kaohsiung hf5.JPG

Kaohsiung hf7.JPG

Kaohsiung hf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