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壽山於2011年公告成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2019年正式成立管理處,是台灣依《國家公園法》設立的第九座國家公園,但修正條文將規模不夠大的稱為“國家自然公園”。
台灣人好大喜功,重面子、重利益,卻不重實質管理,小小國土搞出那麼多個直轄市和那麼多個國家公園,完全欠缺國土規畫與通盤檢討概念,但就算變成笑話許多人也還能沾沾自喜,在上位者都需要好本事。
壽山成為台灣第一座「國家自然公園」頭銜雖然聽起來輝煌,但其實這裡當成「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野生動物保護區」、「國家森林遊樂區」、「國家風景區」也都行,只是各有不同主管單位與法源。搞這麼複雜各吹各的號好像從沒人想做整合,反正公家機關也別太期望什麼行政效率,小老百姓和一般遊客來爬個壽山才不管它什麼名稱,只要能做好管理都好。
這一帶沒來過,所以先在山腳下逛一下。龍泉寺龐然大廟前還保留下古典前殿,形成奇特對比。中華佛寺協會裡頭有尊轉法輪印的佛陀坐像,寶相莊嚴但看起來像複製品。慈壽塔前的冷泉「龍巖冽泉」幾近乾涸,是因為冬季少雨的關係嗎?
清乾隆年間林氏先民恭請同安天妃廟二聖母隨行渡海來台,1784年自鹿耳門溪口登陸,南行一路到壽山腳下經聖母裁示才決定在此落戶墾拓。林氏最初供奉媽祖神像於自家,後因媽祖靈驗當地民眾請求入廟公祀,便安座於當地吉穴龍目井所在的福德祠內,直到日據時代1932年重修福德祠才改稱「龍泉宮」,現所見是1996年重建後模樣。龍目井龍泉宮曾經是鳳邑舊城城隍廟及其十三角落宮廟之一,雖然龍目井已無存,但林家古厝仍留有一座傳統三合院,經過時不妨懷想一下社區歷史。
這附近在日據時代還曾有過溫泉,不過我並沒找到溫泉露頭遺址,溝渠中所見的白色“水泉花”雖然會讓人聯想溫泉,但其實只是微生物群聚長出的菌絲。也有說這裡根本沒有真正天然溫泉,日據時代只是將冷泉水加熱充當溫泉而已,不知真相如何?
我上一次爬壽山還是在中研院當研究助理的年輕時代,特地前來採集魔芋,從壽山動物園那頭上山,山裡胡亂走最後下到一處軍事基地,只好硬著頭皮大搖大擺從軍營大門出來,讓持槍的衛兵盯著我發傻,所以印象深刻。
別看壽山是小山,也曾數度發生過山難。主要因為附近農戶和運動的人踩踏出太多小徑,外地人來玩如果不小心走岔就有可能迷路。不過現在指標要比從前清楚多了,若從龍泉寺或千光宮入口進來剛好可以繞上一小圈,且大半路程都架設木棧道,相當好走,如下圖中的黃色路徑。
壽山主要是高位珊瑚礁石灰岩地形,有峭壁、有岩洞(幾處岩洞都需要申請才能進入),植被茂密、林相豐富,有些景色類似墾丁國家公園裡的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又來了,二者主管單位不同。),走過才知原來壽山風景真不錯,帶著一點原始、一點神祕。
沿途一些紅色的涼亭讓人覺得陰森。
爬到“雅座”應該能望見海,不過因有寒流過境,大太陽下起了些霧氣便看不清晰。這條登山步道沒有公廁卻設有三處奉茶站,“雅座”便是其中一處,登壽山能喝到養生茶已成為當地一項特色,這得感謝天天揹水的志工。
沿路鳥況挺好,隨手拍到翠翼鳩、白腰鵲鴝、黑枕藍鶲、繡眼畫眉、赤腹鶇幾種,沒拍到的更多。
很遺憾山上也碰到野狗群!野狗會追逐山羌、白鼻心、台灣獼猴等野生動物。很不喜歡在國家公園裡看見野狗,若連基本管理都做不好,還談什麼保護野生動物。像台南的台江國家公園,野狗數量之多我現在已經當它是國家級野狗保護區了。
後來走岔路從壽山動物園那頭出壽山,這邊風景遠不如先前好,走的路像是從前軍方的戰備道,珊瑚礁石灰岩也沒那麼發達。
景觀台眺望市區因有薄霧高樓輪廓模糊。
壽山動物園封閉整修,不然都想進去回憶一下。在附近一塊珊瑚礁岩發現一條纏繞如麻花的樹藤,奇妙的大自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