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建築、逛公園,台中確實要比記憶中模樣光鮮亮麗太多。
星期一美術館休館,只漫步走過館外的綠地與雕塑,安安靜靜的片刻挺好。
館前小溪“梅川”為柳川支流,舊名“後壠仔圳”,近年整治過後已經沒有天然風貌,全然的水泥人工造景,優點是水變得很乾淨(我都懷疑是放自來水循環),搖曳的水草和漂浮的落花沒人留意也各自美麗。
晚上到國家歌劇院,附近豪宅燈光倒映水中,美得有點俗氣,大概因為在大陸看過太多類似夜間景象,並不覺得驚艷。歌劇院本身倒是不錯的現代建築,內部曲線空間施工難度挺高,所以沒辦法收得很完美,以後再找個白天過來考察看看。
秋紅谷和先前介紹的火車站後台糖糖廠的星泉湖生態公園誕生緣由有點類似,都是開發商開挖地下室後工程中止才變更為公園使用。台糖廠的購物中心開發案建商歸還土地、政府區段徵收、變更地目還相對單純,原為國際會展中心BOT案的秋紅谷挖卻歷經市府與建商官司纏訟15年才判決定讞,不知浪費多少社會成本。學生時代讀過一本書“Great Planning Disasters”就在分析失敗的都計開發案例,秋紅谷一案政府與民間錯誤交織也很適合當都市計畫教材,怎樣才算成功的BOT?什麼叫Government Failure?公部門與開發商的角色與立場該如何?有太多可以辯證。
秋紅谷種有多種紅葉植物,秋冬來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色彩。
台中植物園去了才知道是隸屬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一部份,“熱帶雨林溫室”酌收20元門票(2020年),價格便宜得有點尷尬,乾脆免費開放算了!雖然溫室面積不是很大,正中從天而降的雨幕還是挺壯觀,直落入池中又恰巧在瀑布前形成一小道飛虹,搭配巨大的淡水魚和奇花異卉,設計挺用心。參觀時沒見到幾位遊客,難道區區20元就能達成以價制量的效果?
除了大溫室,台中植物園又分成幾個植物生態區進行規劃,黃昏見許多市民前來運動,是座很好的大公園,比起秋紅谷豐富有趣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