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mei a1.JPG

第一次來七美,除了知道雙心石滬便沒其他認識。結果發現七美雖然距離馬公比望安更遠,卻比望安“熱鬧”,除了依舊美不勝收海景之外,澎湖各地常見的鎮風、避邪寶塔在這裡也有自己的特色,很有意思。

港口房屋、漁船整整齊齊,有全家、7-11和多家餐廳與民宿,便利性高於望安。

Qimei a2.JPG

Qimei a3.JPG

Qimei a4.JPG

 

靠海吃海,除了漁船,看漁民拾螺、垂釣、曬魚乾都是風景。

Qimei a5.JPG

Qimei a6.JPG

Qimei a7.JPG

Qimei a8.JPG

 

雙心石滬大概是澎湖數百口石滬中造型最美的一座,但卻也是七美唯一的石滬。石滬漲潮時淹沒水中,退潮來看輪廓會更清楚。

Qimei b1.JPG

Qimei b2.JPG

 

退潮時來雙心石滬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走上石滬零距離觀賞,石滬構造有滬房、滬門、滬碇、伸腳、滬彎、魚井等部分,如何建造可以有利漁獲其實是門大學問。

Qimei b3.JPG

Qimei b4.JPG

Qimei b6.JPG

Qimei b7.JPG

 

圓形的魚井是用來暫存漁獲,若只在懸崖上觀看大多不會注意到。石滬裡看見許多海參,除了常見的黑色海參外,還有許多體長如蛇的斑錨參,看起來有點噁心。

Qimei b5.JPG

Qimei b8.JPG

Qimei b9.JPG

 

澎湖到處都有善歌的小雲雀,長相雖不起眼,在空中飛行鳴叫無比悅耳。

Qimei b10.JPG

 

七美人塚是收費景點,沒什麼好看但第一次來也不得不看,因為事關“七美”地名的由來。傳說這七位女性是在明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時集體投井殉節,死後在埋井造墳之處長出七棵青翠的市蔥樹,從此便受到人們膜拜。現所見的“七美人塚”石碑立於日據大正14(1925),並不久遠。七美島其實舊稱大嶼,改名也不過是1949年的事。

Qimei c1.JPG

 

大概只一個墓用來收費太過意不去,於是又開闢一條小徑通往一處取名“古仙洞”的小岩縫,說是先民登島最早的棲身之所,可信度不高。

Qimei c2.JPG

 

七美石塔散佈於各村,有的是為去疫病、保平安,有的用來鎮煞、驅邪,有的可以補地理風水不足,這些塔的上方又分別立有龍、鳳、麒麟、鷹、葫蘆等,頗有特色。

Qimei c3.JPG

Qimei c4.JPG

Qimei c5.JPG

Qimei c6.JPG

Qimei c7.JPG

Qimei c8.JPG

Qimei c9.JPG

 

吳府宮外的七星寶塔是另一種風水塔的形式,座落在小溪邊鎮守水脈,可守住村中人才與錢財不外流。

Qimei c12.JPG

 

寶塔之外也少不了石敢當,除了傳統形式,有匹白馬塑像據說也兼具石敢當功能,被當成辟邪物膜拜。白馬有效忠主人,跳海追隨海難將軍而去的故事,應純屬鄉野傳說。

Qimei c11.JPG

Qimei c10.JPG

 

「南嶼城」在去之前還以為有古遺址,結果只是座新建的城堡造型公園。

Qimei d2.JPG

Qimei d3.JPG

 

七美傳統咕咾石合院保存較少,於是有西湖社區便透過街道彩繪來營造特色,可惜台灣已經有太多彩繪社區,若缺乏突出內容已經很難達成效果。

Qimei d1.JPG

Qimei d4.JPG

Qimei d5.JPG

Qimei d6.JPG

Qimei d7.JPG

Qimei d8.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