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就2007年去過那麼一趟,其實原本還有許多地方想去,但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四川似乎進入地震活躍週期,便淡了旅遊念頭。
成都是座熱鬧的省會城市,市中心高樓林立,已經失了特色,當時走馬看花,印象比較深的只有武侯祠和金沙遺址博物館。
武侯祠包括劉備墓“惠陵”和祭祀劉備的“漢昭烈廟”、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三部分,明初重修時將劉備和諸葛亮的祠廟合併,成為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現象,且由於《三國演義》裡太神化諸葛亮的形象,也太深入人心,臣子地位反而壓倒君王,民間便習慣只稱這裡為“武侯祠”。明末武侯祠和漢昭烈廟毀於戰亂,現存主要祠廟建築大多是清康熙年間重建。
漢昭烈廟和武侯祠裡難得留下大批清代所塑的三國人物,不知為何能逃過文革一劫?清代塑像技藝相較我在山西看的那些唐宋元明作品顯得呆滯一些。以下分別是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以及傅肜、董允等文武官員塑像。
金沙遺址於2001年一處工地開挖時無意間出土,2007年在遺址原址建成的博物館正式開幕,當時門票可要80塊人民幣,媒體宣傳很用力,我算趕上了熱鬧。
金沙遺址斷代約為西元前1250年~前650年(相當於中原的商朝後期到春秋),屬於青銅器時代。遺址挖掘現場以高跨距鋼架建築保護,挖掘坑有展示牌顯示出土的重要文物。由於地層中仍藏有大量文物,考古工作將會持續進行。
出土大量象牙的地方和一個可能也與祭祀有關的獸骨坑。
金沙遺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金器、青銅器數量相當可觀,這裡不特別介紹,只說說一面大黃金面具:方臉、大眼、高鼻,嘴巴微張、略呈笑意,大耳外展、耳垂穿孔,整體寬19.5公分、高11公分、厚0.04公分,重46克。面具形象是祖先、祭司或神祇難以定論,造型因為和50公里外更加古老的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頭像頗為一致,顯示二者有傳承關係。有人認為金沙遺址可視為三星堆文化的最後一期,為一脈相承的古蜀文明體系。
成都其他地方像文殊院、五代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寢“永陵”、百花潭公園、青羊宮都很普通。寬、窄巷子那時還沒火,沒什麼看頭,走過連張照片都沒拍。杜甫草堂則是嫌它太商業、門票太貴直接略過。晚上有頓飯特別挑間有變臉表演的餐廳去,反而有點意思,大概因為是第一次看變臉吧。感覺我把成都逛得潦草而俗氣,難怪遊後的城市印象差強人意。
留言列表